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儒的意思、散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儒的解释

(1).不遵礼法、不自检束的儒生。《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杨倞 注:“散,谓不自检束。”

(2).平庸的儒者。《西京杂记》卷三:“ 傅介子 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嘆曰:‘大丈夫当立功絶域,何能坐事散儒?’”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散儒”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古籍文献及权威解释整理如下:

1.不遵礼法、不自检束的儒生

2.平庸的儒者

补充说明

总结来看,“散儒”既可指行为放浪的儒生,也可指碌碌无为的儒者,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荀子》《西京杂记》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散儒

散儒是指追随儒家学说的人中,没有正式师承、传统教育背景,个人学识比较零散的学者。他们通常靠自学儒家经典,也可能参与一些私下授课活动,但没有正式的书院教育。

拆分部首和笔画

散儒的拆分部首是散(忄,心的变形),儒(人,二笔)。总共有14个笔画。

来源

散儒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封建社会中,接受儒家经典教育的人被视为士人,儒家学说是社会上流行的学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没有得到正式的儒家教育,但仍然对儒家学说感兴趣并自学。因此,他们被称为散儒。

繁体

散儒的繁体字为「散儒」。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散儒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汉字的演变,古代的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异。然而,整体意义和指代相同。

例句

1. 他虽然没有接受正规儒家教育,但他自学成才,可以算是一位优秀的散儒。

2. 散儒们通常独立研究儒家经典,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

组词

散学、散修、散读、儒学、儒修、儒读

近义词

散学士、自学儒生、散修士

反义词

士人、儒学生

别人正在浏览...

阿毗达磨傍皇苞笋不矜叉灰禅河赤膊上阵寸阴大脚三胆丧魂消盗簒打鸭惊鸳底蕴黩贿憝魁覩着知微二辞覆射富室儿亘绝固定价格海鱼黄栌木胡帽犀建始殿郊畿劫后余生讦切冷言热语联臂凌越蟊螟谧息母胎鸟网暖老暖室寝藏轻口轻舌庆勉清新屈起软玉三市赏立诛必山娶擅夕生栾诗勋输钱随侯之珠苏气天野推溯伟量温粹悟慧骛驶啸吟晞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