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唐捐的意思、唐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唐捐的解释

落空;虚耗;虚掷。《法化经·*********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恭敬礼拜 *********菩萨 ,福不唐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今汝此子,即是彼僊。由以强识,翫习世典,惟谈异论,不究真理,神智唐捐,流转未息,尚乘餘善,为汝爱子。” 季羡林 等校注:“唐捐:虚耗、废弃之义。”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昔功恐唐捐,异味今得饁。”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从事小説者,亦何必椎髻饰劳,黥容示节,而唐捐其本质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唐捐”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书面用语,源自佛教典籍《妙法莲华经》的“功不唐捐”一词,本义指“白费、虚耗”。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唐”通“空”,“捐”即“舍弃”,合指“白白浪费而无实际效果”。例如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曾用“心力唐捐”形容努力付诸东流。

该词在佛教文化中被赋予更深层含义,《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强调“福不唐捐”,指善行终有回报。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学术及文学领域,如胡适在演讲中引用“功不唐捐”,引申为“努力必不落空”的积极意义。

权威典籍中,《说文解字注》释“唐”为“大言也”,后衍生“虚空”义;《广雅·释诂》则注“捐”为“弃也”,二者组合精准传递“徒劳无获”的语义逻辑。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妙法莲华经》(大正新修大藏经)
  3. 胡适《胡适文选》(亚东图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唐捐”是一个源自佛教经典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唐捐”指落空、虚耗、虚掷,即付出努力或资源却未能获得预期效果,带有徒劳无功的意味。例如《法华经》中“福不唐捐”即强调虔诚行为不会白费。

二、词源解析

  1. 佛教背景:出自《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原指信仰者的功德不会被神明忽视。梵文原意与“徒然舍弃”相关。
  2. 字义拆分:
    • 唐:通“空”,如《诗经》中“唐棣之华”意为无果之花;
    • 捐:甲骨文象形为双手倾倒器皿,引申为“废弃”。

三、现代用法

常见于成语“功不唐捐”,意为“努力不会白费”,用于激励坚持与积累。例如: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哲学中“唐捐”的引申意义,可参考《法华经》相关注释或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等现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溰溰百将薄膜褓襁奔走如市辨决边氏腹逼桚不如志采菽诞质电鸷短长吟凡尘梵呪俸帖富国裕民该着肐膝功德田狗带绶祼献刿心鉥目恒心鬨传花唇焦煎桀骜觭梦记省酒潮即行举鼎絶脰吝啬鲁般骂诃门郎谬加朴赡切对秋蕖三铢钱善渊蛇入竹筒,曲性犹在石发瘦瘠书筵松明叹愤偷禄万有玮器位移五气闲道香瓜现身说法消闲笑颜逍遥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