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陉的意思、八陉的详细解释
八陉的解释
指 太行山 的八陉。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怀州》:“ 太行陘 在县( 河内县 )西北三十里。连山中断曰陘。《述征记》曰:‘ 太行山 首始於 河内 ,自 河内 北至 幽州 ,凡有八陘:第一曰 軹关陘 ,今属 河南府 济源县 ,在县理西十一里;第二 太行陘 ,第三 白陘 ,此两陘,今在 河内 ;第四 滏口陘 ,对 鄴 西;第五 井陘 ,第六 飞狐陘 ,一名 望都关 ,第七 蒲阴陘 ,此三陘在 中山 ;第八 军都陘 ,在 幽州 太行陘 。’”
词语分解
- 八的解释 八 ā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笔画数:; 部首:八; 笔顺编号:
- 陉的解释 陉 (陘) í 山脉中断的地方。 灶的边缘:灶陉(灶边承器之物)。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八陉”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地理概念:太行八陉
指太行山脉中八条天然通道,是古代连接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的重要交通节点,也是军事战略要地。具体包括:
- 轵关陉:豫晋交界处,春秋时期已见记载。
- 太行陉:河南沁阳至山西晋城,周代已通。
- 白陉:河南辉县至山西陵川,以险峻著称。
- 滏口陉:河北邯郸至山西长治,因滏水得名。
- 井陉(第五陉):河北井陉县至山西平定,素有“天下九塞第六塞”之称,背水之战等著名战役发生于此。
- 飞狐陉:河北蔚县至山西大同,汉代通商要道。
- 蒲阴陉:河北易县至山西灵丘,紫荆关所在。
- 军都陉:北京昌平至河北怀来,居庸关即在此陉。
历史意义:这些陉口自东晋末年逐渐形成命名体系,与军事防御密切相关,如井陉曾见证秦灭赵、汉背水之战、唐平安史之乱等重大战役。
二、引申含义
在部分语境中,“八陉”被引申为困境或险阻的象征,源自古代利用陉口地形修建防御工事(如木桩、土堆)阻挡敌军,后演变为抽象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条陉道的历史细节,可参考相关古籍或考古研究(如《吕氏春秋》《太平寰宇记》)。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八陉(bā xí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八个笔画构成。它的拆分部首为八(bā)。
八陉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典籍《诗经》中的一首名为《鄘风·八陉》的诗歌。在这首诗中,八陉这个词形容了古代战车排列有序的样子,意味着秩序井然、整齐划一。
在繁体字中,八陉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八陉的形状可能有所变化,但总体上仍然由八个笔画构成,形似“丷”。
以下是一个例句:军营中的战车列队整齐划一,十分八陉。
与八陉相近的词语有八阵、八字、八棱等,它们都表示事物有序排列、整齐划一的意思。
八陉的反义词是混乱、杂乱无章等,表示事物无序、无规律的状态。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