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陉的意思、八陉的詳細解釋
八陉的解釋
指 太行山 的八陉。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志·懷州》:“ 太行陘 在縣( 河内縣 )西北三十裡。連山中斷曰陘。《述征記》曰:‘ 太行山 首始於 河内 ,自 河内 北至 幽州 ,凡有八陘:第一曰 軹關陘 ,今屬 河南府 濟源縣 ,在縣理西十一裡;第二 太行陘 ,第三 白陘 ,此兩陘,今在 河内 ;第四 滏口陘 ,對 鄴 西;第五 井陘 ,第六 飛狐陘 ,一名 望都關 ,第七 蒲陰陘 ,此三陘在 中山 ;第八 軍都陘 ,在 幽州 太行陘 。’”
詞語分解
- 八的解釋 八 ā 數名,七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 筆畫數:; 部首:八; 筆順編號:
- 陉的解釋 陉 (陘) í 山脈中斷的地方。 竈的邊緣:竈陉(竈邊承器之物)。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八陉”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地理概念:太行八陉
指太行山脈中八條天然通道,是古代連接華北平原與山西高原的重要交通節點,也是軍事戰略要地。具體包括:
- 轵關陉:豫晉交界處,春秋時期已見記載。
- 太行陉:河南沁陽至山西晉城,周代已通。
- 白陉:河南輝縣至山西陵川,以險峻著稱。
- 滏口陉:河北邯鄲至山西長治,因滏水得名。
- 井陉(第五陉):河北井陉縣至山西平定,素有“天下九塞第六塞”之稱,背水之戰等著名戰役發生于此。
- 飛狐陉:河北蔚縣至山西大同,漢代通商要道。
- 蒲陰陉:河北易縣至山西靈丘,紫荊關所在。
- 軍都陉:北京昌平至河北懷來,居庸關即在此陉。
曆史意義:這些陉口自東晉末年逐漸形成命名體系,與軍事防禦密切相關,如井陉曾見證秦滅趙、漢背水之戰、唐平安史之亂等重大戰役。
二、引申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八陉”被引申為困境或險阻的象征,源自古代利用陉口地形修建防禦工事(如木樁、土堆)阻擋敵軍,後演變為抽象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條陉道的曆史細節,可參考相關古籍或考古研究(如《呂氏春秋》《太平寰宇記》)。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八陉(bā x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八個筆畫構成。它的拆分部首為八(bā)。
八陉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典籍《詩經》中的一首名為《鄘風·八陉》的詩歌。在這首詩中,八陉這個詞形容了古代戰車排列有序的樣子,意味着秩序井然、整齊劃一。
在繁體字中,八陉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八陉的形狀可能有所變化,但總體上仍然由八個筆畫構成,形似“丷”。
以下是一個例句:軍營中的戰車列隊整齊劃一,十分八陉。
與八陉相近的詞語有八陣、八字、八棱等,它們都表示事物有序排列、整齊劃一的意思。
八陉的反義詞是混亂、雜亂無章等,表示事物無序、無規律的狀态。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