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归服圣明之主。 唐 白居易 《代忠亮<答吐蕃东道节度使论结都离等书>》:“北虏何为归明,南蛮何为归化?”《旧唐书·僖宗纪》:“贼将 李详 下牙队斩 华州 守将归明。”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归明人宜散处州县,不当聚畿甸。”
(2). 宋 代称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到 宋 朝廷补官为“归明”。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入仕》:“归明:谓元係西南蕃蛮 溪峒 ,久纳土,出来本朝补官,或给田养济。”
“归明”是一个汉语历史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归服圣明之主
指归顺或效忠于贤明的统治者,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外族或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的臣服。例如,唐代白居易的《代忠亮答吐蕃东道节度使论结都离等书》提到“北虏何为归明,南蛮何为归化”,此处“归明”即指北方部族归附中原王朝。
宋代官职制度中的特定用法
宋代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首领到朝廷接受官职的行为称为“归明”。这类首领通常需向朝廷纳土归顺,随后可能被授予官职或获得田产作为安置。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较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例如提到“归明”的造句,但实际为现代人名或地名,与古义无关。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朝野类要》《旧唐书》等古籍原文,或宋代职官制度相关研究。
归明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它包含两个部首,分别是彳和日。彳部表示行走的步伐,而日部表示太阳的形象。
归明的笔画总共有七画。首先是左边的彳部,有三画,表示人在行走。然后是右边的日部,有四画,代表太阳的形状。
归明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周易》。在《周易·系辞上》一篇中,有这样的描述:“夫明者,亮也。动而巽,静而柔,维天地之道。”其中,“明”即指的是亮或清晰的意思,“归明”则表示回归真理或回归本源。
在繁体字中,归明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归明”。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有时会用“歸”来代替“归”,但现代汉字简化后,统一使用“归”这个字形。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来帮助理解“归明”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
1. 学者要用科学的方法归明问题的本质。
2. 经过研究,我终于归明了这个谜题的答案。
3. 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现在他意识到了需要归明自己的价值观。
除了以上例句,还有一些相关的词语和反义词:
组词:归还、归纳、归结。
近义词:明晰、清楚、显然。
反义词:迷糊、暗淡、模糊。
媪妪鞭捶补定菜圃参悟钗符赤丁子赤烈崇化坊褚师岱泰大命将泛樊乱丰上削下赗襚父与子怪里怪气逛膀子棺柩官责鬼摸脑壳过去鹤开弘器猴姜减退尽爱金口角近况金鹍车禁网疏阔军用军制刻砥来嘻老虔婆老妪吹篪眉峯碧弥竟乾嘉寝宴七魄悠悠求职区内趣造容民乳茗濡需声节生气勃勃首望霜分属部枢精顺济侯梭伦改革甜淡乡山小惠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