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测谎的意思、测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测谎的解释

[lie-detect] 对谎言的测定

测谎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测谎(cè huǎng)指通过特定技术手段检测个体陈述真实性的行为,其核心在于分析生理指标变化以推断是否存在欺骗意图。以下是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语素分解

    • “测”:本义为度量、检验(《说文解字》:“测,深所至也”),引申为通过技术手段探查未知信息。
    • “谎”:指虚假言论(《现代汉语词典》:“谎话;不真实的话”),源于“谎”的古义“梦言”,后专指欺骗性陈述。

      合成词义:通过科学方法检验言语真实性。

  2. 专业定义

    依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测谎是“利用仪器记录人在回答问题时的生理变化(如脉搏、呼吸、皮肤电阻等),以此判断其陈述是否真实的技术”。其理论基于“说谎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引发生理波动”的心理学原理。


二、技术原理与权威依据

测谎依赖三类生理参数监测:

此方法得到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认可,其《心理测试技术指南》指出:“生理参数变化与心理应激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辅助判断依据”。


三、应用场景与法律效力

  1. 司法领域

    中国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可依法使用测谎技术,但结果仅作参考证据(《刑事诉讼法》未将其列为法定证据种类)。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显示,测谎结论需与其他物证形成印证链方可采信。

  2. 学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实证研究表明,测谎准确率约85%-90%,但受个体差异、测试环境及操作者专业水平影响(《心理学报》2023年综述)。


四、词源发展与文化背景

“测谎”一词于20世纪30年代随多导生理记录仪(Polygraph)传入中国。早期译作“谎言侦察”,后由《辞海》(1936年版)规范为现称。其概念可追溯至中国古代“五听断案”(辞色、气息、听聆、目视等观察法),体现对言行一致性的长期关注。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技术应用规范》. 2020.
  3.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证据审查规则与案例分析》. 法律出版社, 2022.
  4.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生理心理学研究进展》. 科学出版社, 2023.

综上所述,“测谎”作为复合词,既承载技术性内涵(生理指标检测),亦蕴含社会文化对“真/伪”的辨识需求,其定义与应用需严格遵循专业规范与法律框架。

网络扩展解释

测谎是通过技术手段检测个体是否说谎的行为,其核心是分析生理指标变化与心理状态的关联。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一、定义与术语

测谎的科学名称为“多导心理生理测试”(Polygraph),通过记录皮肤电导、呼吸频率、脉搏和血压等多项生理参数,判断被测者在回答问题时是否处于应激状态。中文俗称“测谎”源于其最初在案件审讯中的应用,即通过仪器检测谎言(lie detection)。

二、原理与指标

  1. 生理基础
    说谎时,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导致:

    • 皮肤电阻(皮电)敏感度显著变化(最核心指标);
    • 呼吸速率和深度异常;
    • 脉搏和血压升高。
  2. 技术限制
    测谎仪并非直接检测“谎言”,而是捕捉情绪相关的生理反应。准确性约为75%-80%,存在15%-20%的误判可能。

三、应用与争议

  1. 实际用途

    • 主要用于刑事侦查和民事纠纷辅助判断(如笔迹鉴定矛盾时);
    • 部分国家将其作为审讯参考,但通常不作为法庭直接证据。
  2. 争议焦点

    • 支持者认为规范操作可有效识别说谎者;
    • 反对者指出,经过训练者可通过控制情绪(如保持冷静)干扰测试结果。

四、补充说明

中文语境中,“测谎”也衍生出“绘画测谎”等成语,指通过观察表情、姿态等非语言行为判断真伪,但此含义与现代技术无直接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测谎技术的历史发展或具体案例(如杜培武案),可查阅权威司法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标致冰嬉碧鄣波骇云属波灵不识抬举不爽利财税漕费逞意打翻身仗大腕丁外艰访闻方隅肥充诽讪风行电扫副服公刘狗生狗鼠不食汝余诂训学骸炭皓发阖庐减亏较捷惊蛰金华席考量空埳愦闷连船凉波厉民琉璃灯丽姿轮文蔫头耷脑坡老牵位庆都期契期稔雀翎热乡商虫蛇杯弓影折葼石丈霜镝四方步搜集钿朵通讯录外国语万虑仙院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