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歌。 唐 温庭筠 《寄河南杜少府》诗:“夕阳亭畔山如画,应念田歌正寂寥。” 宋 苏轼 《次韵王晋卿和烟江迭嶂图》:“画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 宋 戴昺 《四月即景》诗:“茶歌纔了又田歌,节物真成一鸟过。”
“田歌”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基于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起源
田歌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一种,主要流传于长江、珠江流域的水稻种植区。它是农民在插秧、除草、车水等集体劳动中演唱的民歌形式,具有行腔自由、形式多样的特点,也被称为“田秧歌”“秧田歌”。
历史渊源
田歌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四川绵阳东汉墓出土的陶制水田模型中已有击鼓薅秧的场景。唐宋文献中亦有相关记载,如唐代温庭筠诗句“应念田歌正寂寥”,宋代苏轼提及“田歌自古非知田”。
形式与特点
田歌保留了劳动号子的特点,演唱形式包括领唱与合唱交替、分组对歌等,节奏自由且富有变化。湖北荆州的马山镇等地传承的田歌,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文学和成语中,“田歌”常被用来象征农民生活的安乐与乐观态度。例如古诗中用它描绘田园劳作场景,现代语境中亦可形容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需注意的是,“田歌”也指代一位现代人物——国家一级导演田歌(安徽合肥人),她创办了中国首个电视谈话节目《荧屏连着我和你》。此含义与民歌无关,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田歌的核心含义仍以传统民歌为主,承载着农耕文化的艺术表达与历史记忆。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地区的田歌案例(如湖北《哦吙调》),可参考相关非遗保护资料。
《田歌》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在田地间唱歌。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的欢乐心情,也可以形容农民在耕作时的歌声。
《田歌》的部首是田(tián),笔画数为12。
《田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田园生活。在古代,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时会唱歌来减轻工作的辛劳,同时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激和对丰收的期盼。
《田歌》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田歌」。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田歌」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
1. 农民们在春天的田地间唱着田歌,为即将到来的丰收欢呼。
2. 夏日的阳光下,田地里传来了农民欢快的田歌声。
以下是一些与《田歌》相关的组词:
1. 田地:指农田,指农民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 歌声:指人类发出的具有旋律和节奏的声音。
3. 田园:指乡村或农田,也用来形容宁静、宜人的环境。
与《田歌》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田野:指农田,也可指野外或荒野。
2. 田间:指在田地中间。
与《田歌》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1. 城市:指建筑物密集、人口稠密的地区。
2. 工厂:指集中进行生产制造的场所,通常与农田相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