珪冕的意思、珪冕的詳細解釋
珪冕的解釋
喻官爵。 唐 鄭薰 《内侍省監楚國公仇士良神道碑》:“蟬聯珪冕,輝映簡冊。”
詞語分解
- 珪的解釋 珪 ī 同“圭”①。 筆畫數:; 部首:王; 筆順編號:
- 冕的解釋 冕 ǎ 中國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員們戴的禮帽,後專指帝王的皇冠:冠冕。加冕。衛冕(衛護帝王頭上的皇冠,喻維護帝王的最高統治權力或保持體育競賽中的上屆冠軍稱號)。 筆畫數:; 部首:冂; 筆順
專業解析
珪冕(guī miǎ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特指古代帝王、諸侯或高級貴族在重大禮儀場合所穿戴的禮器與冠冕的組合,象征着至高無上的權力、尊貴身份和禮制規範。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珪 (guī):
- 本義指古代一種重要的玉制禮器,上尖下方(或上圓下方),形制莊重。是帝王、諸侯在朝聘、祭祀、冊封等重大典禮中手持的信物,代表天命所授的統治權柄和身份等級。其材質、尺寸、紋飾均有嚴格規定,是身份與權力的具象化象征。
- 冕 (miǎn):
- 本義指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最高等級禮冠,即“冕冠”。其最顯著特征是冠頂有長方形的“綖闆”,前後懸挂玉珠串(旒)。旒的數量是區分身份等級的重要标志(如天子十二旒,諸侯九旒等)。冕是禮制中“首服”的最高形式,象征着佩戴者的尊貴地位和威儀。
- 珪冕 (guī miǎn):
- 作為複合詞,“珪冕”并非指具體的某一件物品,而是“珪”與“冕”這兩種最高等級禮器的并稱。
- 其核心含義是指代最高統治權位、尊貴身份及其所必須遵循的禮法制度。穿戴珪冕即意味着行使統治權力、參與國家最高等級的禮儀活動。
- 引申義可指代擁有最高權力和地位的統治者本人(如帝王),或泛指顯赫的官位爵祿。
二、 曆史與文化内涵
- 禮制核心象征: 珪和冕是中國古代禮樂制度(尤其是周禮)的核心物質載體。它們的使用嚴格遵循等級秩序,是維護社會結構和倫理綱常的重要工具。“珪冕”一詞本身就濃縮了這套制度的精髓。
- 王權與神權的結合: 珪被視為溝通天地的神器,冕則是人間最高權威的冠冕。“珪冕”并用,體現了古代“君權神授”的政治理念和帝王作為“天子”代天行道的角色。
- 身份與責任的統一: 穿戴珪冕不僅代表無上的尊榮,也意味着肩負治理天下、垂範萬民的重任。因此,“珪冕”也常與社稷、江山、治道等概念相關聯。
三、 文獻例證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用以描述帝王登基、臨朝、祭祀或指代其身份:
- 指代帝王身份/權位:
- 例如:“當珪冕之重任”意指承擔帝王的重任。
- 例如:“珪冕之尊”指帝王的尊貴地位。
- 描述禮儀場景:
- 例如:“珪冕以朝”形容帝王穿戴禮服冠冕臨朝聽政。
- 例如:“奉珪冕以祀”指捧着玉珪、戴着冕冠進行祭祀。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 對“珪”和“冕”的形制、功能、文化意義有詳細考釋,是理解“珪冕”複合含義的基礎。可查閱相關詞條。
-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 著): 系統闡述了中國古代冠冕制度的發展演變,包括冕冠的形制級和使用場合,為理解“冕”在“珪冕”中的意義提供了實物和制度背景。
- 《周禮》、《儀禮》、《禮記》等儒家經典: 這些典籍詳細記載了古代禮制,其中對玉珪的種類、用途以及冕冠的規格、使用有明确規定,是“珪冕”一詞最原始的制度依據和語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珪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核心含義與官爵、地位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珪冕”由“珪”和“冕”二字組成:
- 珪(guī):通“圭”,古代帝王、諸侯在朝聘或祭祀時手持的玉制禮器,象征權力和身份。
- 冕(miǎn):古代帝王或高官所戴的禮冠,代表尊貴地位。
兩者結合後,“珪冕”喻指官爵或顯赫的官職,常用于描述官員的世襲或尊榮。
-
文獻出處
唐代鄭薰在《内侍省監楚國公仇士良神道碑》中寫道:“蟬聯珪冕,輝映簡冊。”此處“珪冕”指仇士良家族的官職世代承襲,榮耀載入史冊。
-
用法特點
- 語境: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碑銘,描述官員的爵位傳承或家族顯赫。
- 近義詞:冠冕、爵位、官階。
- 反義詞:布衣、庶民。
-
擴展說明
該詞屬于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官職、禮制或碑刻文獻時可能涉及。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碑刻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憐,哀憫播光波斯步罡踏鬥粲然可觀朝邑茶油怠安東語耳倕二仲發輝風路公債過名過遣孤癖杭州市豪殖柬拔尖薄交戰秔飯錦香囊考槃廓定連纏糧仗迾禁麟駒魯男子甯邊貧油譬釋前年鉗赭清波清殄秋毫不犯起興凄怨券劑熱敷茹藘三人行,必有我師沙洲石凍天有不測風雲體虱托架為生位子污僈忤怨閑帳小司葉力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