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晷与漏。古代测时的仪器。《后汉书·律历志中》:“图仪晷漏,与天相应,不可復尚。”《新五代史·司天考一》:“晷漏正,则日之所至,气之所应,得之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职方外纪》载其地有水,一旦十二潮,与晷漏不差秒忽。”
(2).顷刻;片刻。《梁书·范云沉约传论》:“昔木德将谢,昏嗣流虐,惵惵黔黎,命悬晷漏。”《周书·王思政传》:“ 绍宗 穷急,投水而死。 丰生 浮向土山,復中矢而毙。生擒 永珍 。 思政 谓之曰:‘僕之破亡,在於晷漏。’”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荣 刻时日,晷漏无差。”
(3).指时刻,时间。《陈书·傅縡传》:“寧劳法师费功夫,点笔纸,但申於无諍;弟子疲脣舌,消晷漏,唯对於明道?”《陈书·孝行传·谢贞》:“今在忧棘,晷漏将尽,敛手而归,何所多念!” 唐 骆宾王 《姚州破贼露布》:“顾巢穴而靡依,延晷漏其何几?”
晷漏(guǐ lòu)是汉语中一个专指古代计时仪器的复合词,由“晷”和“漏”两部分构成,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计时工具及其组合系统。其核心含义如下:
晷(日晷)
指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测定时刻的仪器,通过观测日影在晷盘刻度上的位置判断时间。《说文解字》释“晷”为“日景(影)也”,其原理基于地球自转与太阳视运动的关系。
漏(漏壶)
指通过恒定水流计量时间的装置,利用容器中水位变化或浮箭刻度显示时辰。汉代《周髀算经》载“漏所以节时分”,强调其分划时间的功能。
晷漏合称
泛指古代天文计时系统,如《宋史·天文志》载“置晷漏于司天台”,指综合日影观测与漏壶计时的官方计时体系。在文学语境中亦引申为时间流逝的象征,如白居易诗“晷漏渐移光”。
(注:因古籍原始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权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以保障学术可靠性)
“晷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析:
晷漏由“晷”和“漏”组成,两者均为古代计时仪器:
晷漏不仅是计时工具,更象征时间的流逝,如成语中比喻“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其精准性在古代天文、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唐代张鷟记载“晷漏无差”,体现古人对时间精确性的追求。
“晷漏”既有具体的仪器功能,又衍生出抽象的时间概念,反映了古代科技与哲学思想的交融。
安足败鼓皮变缞表演赛笔锋笔记本澄神离形吃回扣抽恸船到江心补漏迟春风风人涤塲地理模型堆垜场二伯风雅颂付命刚棱豪慢画箔黄骨髓昏挠混碰火筷子减漕截获朘刻老生儿缧臣连船鹩哥临军对垒毷氉缪错内圣外王宁定宁静湓涌偏裻匹裂品弦法牵率启丐荣敷三庭穑养梢信誓书铁券刷毛梭梭探火贪险亭寺桐城挖年顽块玩咏未了公案叶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