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桐城的意思、桐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桐城的解释

[Tong cheng] 安徽省东南部的县。人口70万。处大别山边缘,地势平坦,产竹、木、桐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桐城是中国安徽省安庆市下辖的县级市,其名称源于历史地理特征及文化渊源。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桐”指代当地曾广泛生长的桐树(古称“油桐”或“梧桐”),象征物产特征;“城”为古代城池建制,表明其行政地位。该地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为“因桐木丛生,筑城为治”而得名。

在地理范畴中,桐城地处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现辖12个镇、3个街道。据《中国地名语源词典》考释,其建城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桐国”,秦汉设枞阳县,隋唐定名桐城县,1996年撤县设市。

文化语义层面,桐城承载着“桐城派”这一清代最大散文流派的学术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期刊载文指出,方苞、姚鼐等学者创立的“义法说”,使“桐城”成为承载古文理论体系的文化符号。现代语境中,该词常与“文都”并称,见于《新华词典》地方文化特色词条。

依据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桐城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此官方认定赋予其名称法定效力。方言学著作《皖语研究》记载,当地方言属江淮官话黄孝片,语音中保留古入声调,与地名发音“Tóngchéng”形成音义对应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桐城是中国安徽省下辖的县级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词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名称由来

桐城古称"桐国",因西周时期该地区适宜种植油桐树而得名()。油桐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子可榨油用于制作防水涂料,这一命名体现了地域物产特征。

二、地理特征

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介于北纬30°40'-31°16'、东经116°40'-117°09'之间,总面积1552.74平方公里。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状分布,包含大别山余脉、丘陵和平原三种地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5.9℃,年降水量1241毫米。

三、历史沿革

四、文化地位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影响清代文坛200余年的"桐城派",该文学流派主张"义理、考据、辞章"合一,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等()。现存六尺巷、桐城文庙等文化遗迹,其中六尺巷典故"让他三尺"成为中华礼让文化的象征()。

五、区位价值

素有"七省通衢"之称,现代是合肥都市圈南翼门户,北距合肥90公里,南距长江安庆港68公里,承担着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重要职能()。当前人口约74.5万,2024年GDP达580亿元()。

别人正在浏览...

黯尔跋胡疐尾扁形动物拨甩不贰过残秋谗喙朝陵踹知恶性循环方丈洲废败蜂虿入怀,解衣去赶赋论逛灯惯老刮楹国太孤障含虚合抱环游驩娱护顶节衷击毂惊吁金陵王气屦企寮民猎犬吏文没白没黑面恳念想旁引曲证青藜灯情语琼爵曲隅热落弱约入庠撒枯散匪森盛山抹微云烧杯试茗舒扬松铭贪邪桃花浪天藻推校帏薄不修物轨无庸赘述显贲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