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鼓皮的意思、败鼓皮的详细解释
败鼓皮的解释
中医药名。 唐 韩愈 《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败鼓皮》﹝集解﹞引 宗奭 曰:“此是穿败者,不言是何皮,马、驴皮皆可为之,当以黄牛皮者为胜……今用处絶少,尤好煎胶。”
词语分解
- 败的解释 败 (敗) à 输,失利,不成功,与“胜”相对:败北。败退。败绩(a.连队溃败;b.事业的失利)。败诉。败笔。败局。两败俱伤。 战胜,使失败:大败敌军。 毁坏:败坏。败露。 解除,消散:败火。败毒。
网络扩展解释
“败鼓皮”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破旧的鼓皮,最初作为中医药材使用。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将其与牛溲、马勃等药材并列,强调其虽看似低贱却具有实用价值:“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二、医学用途
- 药材来源:古代医家将破损的鼓皮(多为黄牛皮制成)入药,明代《本草纲目》记载其可煎胶使用。
- 药用特点:属于冷门药材,现代已较少使用,但体现了古代“物尽其用”的医学理念。
三、比喻意义
比喻看似微贱却有用的事物。韩愈通过此例说明人才应如良医,善于发掘各类事物的价值,与“牛溲马勃”形成互文。
四、注意辨析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失败征兆”,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对原意的引申或误读。建议在古文解读时以原始文献含义为准。
提示:若需了解其他类似词汇(如“牛溲马勃”)的典故,可参考《进学解》原文或中医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败鼓皮 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失败或受到打击的境地。拆分部首和笔画是:败(贝+攵),鼓(鼠+支)和皮(皮)。
败鼓皮 这个词源于古代吹鼓原始乐曲,当鼓皮打破后,鼓的声音会消失,乐曲也随之终止,因此形成了这个词。繁体字的写法是 賠鼓皮。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 败 部分常常用"貝"来表示,鼓部分常常用"鼠",皮部分则常用"皮"。
例如:他今天考试失败了,真是败鼓皮一样的情形。
与 败鼓皮 有关的词汇有:失败、挫折、失利等。
近义词:落空、失意。
反义词:成功、得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