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寓的意思、寄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寓的解释

(1) [live away from home]∶寄居,依附

寄寓于表。——《资治通鉴》

(2) [consign;commit]∶寄托

他借用典故,寄寓新义,来表他的决心

详细解释

(1).旅舍。《国语·周语中》:“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臺於 夏氏 。” 韦昭 注:“寓,亦寄也。无寄寓,不为庐舍可以寄寓羈旅之客也。”

(2).没有正式户籍而客居的人。《韩非子·亡徵》:“公家虚而大臣实,正户贫而寄寓富,耕战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

(3).谓失国之君羁留在外。 汉 刘歆 《遂初赋》:“怜后君之寄寓兮,唁 靖公 於 铜鞮 。”

(4).借住,暂居。《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时惟有 会稽 、 吴郡 、 丹阳 、 豫章 、 庐陵 ,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上》:“臣今身无官爵,名是罪人,不敢归陛下藩方,且欲於 河中 寄寓,进退行止,伏候圣裁。” 清 李楷 《<嵞山集>序》:“夫家者,异於游歷与寄寓也。” ********* 《沉沦》二:“将要到他寄寓的旅馆的时候,前面忽然来了两个穿红裙的女学生。”

(5).指暂居的地方。 巴金 《神鬼人·神》:“要不是你把这个叫做 长谷川 的朋友介绍给我,那么我绝不会找到这么一个安静的地方做我的寄寓的。”

(6).谓文艺作品寄情托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毂》:“辞多寄寓比兴之作,无不知名。”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诗序》:“读 宋子 《古竹圃》诗,乃知 欧 公之序 圣俞 ,特有所寄寓感慨。” 秦牧 《艺海拾贝·知识之网》:“ 契诃夫 这篇小说给我的印象很深,里面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所谓‘上流社会’,也寄寓了一些虚无思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寄寓”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和时代背景有所不同,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寄居(现代常用义)

    • 指暂时居住在非长期住所,如他乡或他人家中。例如《资治通鉴》中“寄寓于表”即表示依附他人生活。
    • 近义词:寄居、暂居;反义词:定居、长居。
  2. 寄托(抽象意义)

    • 将情感、思想或愿望赋予某人或某物。例如“借用典故寄寓新义”,或小说中寄寓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二、用法与场景

三、典故与起源

四、其他古义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词典及古籍解析。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参考《史记》《资治通鉴》等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寄寓

寄寓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寄”和“寓”两个字组成。

部首和笔画

“寄”字的部首是宀,是由8画组成;“寓”字的部首是宀,由9画组成。

来源

寄寓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最早,它是指旅居他乡的人住宿的地方,后来引申为留宿、投宿的意思。在现代,寄寓常常指将庇佑、期望等思想感情暗藏在某个东西之中或将自己的情感、思想、才华等内容凭附于某个作品、行为或事物之中。

繁体

在繁体字中,“寄”字使用「寄」来写,“寓”字使用「寓」来写。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寄”字是由“宀”和“公”两个字组成,表示寄托之意,“寓”字是由“宀”和“楚”两个字组成,表示住宿之意。

例句

1. 我寄寓了所有的希望在这个小小的礼物里。

2.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的精神,还寄寓着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组词

寄宿、住寓、饭寓、心灵寄托等。

近义词

留宿、寄居、滞留、寓居等。

反义词

归宿、归家、回归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