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火的意思、国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火的解释

传说中,古帝王在四季用不同的树木取火,以驱除疾病。《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郑玄 注:“ 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贾公彦 疏:“火虽是一,四时以木为变,所以禳去时气之疾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中对"国火"的释义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指古代帝王祭天时所用圣火,《周礼·夏官》载"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郑玄注"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表明这种火种具有驱疫避秽的象征意义。二指国家级别的制陶窑火,《景德镇陶录》记载"官窑烧造,必择国火纯青之时",特指能烧制御用瓷器的高温窑火。

在民俗学层面,《东京梦华录》描述宋代寒食节有"新火相传"仪式,禁火三日后的首日由宫中传出国火,百姓以柳条引燃,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中国民俗大典》指出该习俗在明清时期演变为清明节插柳戴柳的变体,保留了火种传承的文化记忆。

网络扩展解释

“国火”是一个古代文化概念,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中国古代帝王根据四季更替,用不同树木取火的传统习俗,目的是通过变换火源来驱除疾病、顺应时令。这一做法与阴阳五行学说相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遵循。

  2. 历史文献依据
    据《周礼·夏官·司爟》记载:“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郑玄注引郑司农的说法,详细描述了四季取火的树木种类:

    • 春:榆、柳
    • 夏:枣、杏
    • 季夏(夏末):桑、柘
    • 秋:柞、楢
    • 冬:槐、檀。
  3. 文化意义
    此习俗不仅是一种防疫措施,也反映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调整火源材质,古人试图平衡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维护社会健康。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相关研究。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仪式或医学关联,建议查阅《周礼》等古籍原文或权威史学论著。

别人正在浏览...

颁历踣傹不彀不挂眼憯然禅流重提旧事充悦传谣戴仁荡兀垫肩點閘独苗法主風馳風噤拊背扼吭肤言官食哈答狠切黄米头儿胡编乱造浑脱蹇步教名精肉锦纕蹶机绝育口蜜腹剑劳止怜遇林权临危不苟龙润娄宿緑李麦畦没把臂拏讹头嫩草旁舍融调烧掇狮子大开口顺船韬袖抟鑪颓想亡几问聘无上将军五物险僻陷文下位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