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言实践,实行。《礼记·表记》“道者义也” 唐 孔颖达 疏:“凡可履蹈而行者,必断割得宜,然后可履蹈,故云道者义也。” 明 袁宗道 《乞进讲大学衍义疏》:“其躬修贵约,其履蹈贵实,其咨询贵虚,其问学贵恒。”
(2).指德行。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夫德盛操清,则虽深自挹降,而人犹贵人;若履蹈不高,则虽行凌暴,而人犹不敬。”
“履蹈”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实践与实行
指将理论或道德准则付诸实际行动。例如《礼记·表记》中提到的“道者义也”,唐代孔颖达解释为“凡可履蹈而行者,必断割得宜”,强调通过实践实现道义。明代袁宗道也提到“履蹈贵实”,即行动需注重实际效果。
德行与操守
指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德盛操清”与“履蹈不高”的对比,说明德行高低直接影响他人评价。
建议结合古典文献与现代语境理解该词,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履蹈(lǚ dǎo)在汉语中是一个动词,表示脚下走路的动作,特指旧时跳舞时的舞步脚法。
履(lǚ)的偏旁部首为尸,笔画数为8画。
蹈(dǎo)的偏旁部首为足,笔画数为13画。
履蹈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诗经》中的《周南·关雎》:“关关莪莪,东鸠西飞。肃肃王事,王事靡盬。履蹈临渊,骛(wù)兕觳(hū);萑(huán)苇沼沚,洲涸而漕。”这里指的是王事严肃庄重,无法轻忽对待,表达了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
履蹈的繁体字为履蹈。
在古代,履蹈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变化。
1. 他轻盈地履蹈着舞台,展示了他卓越的舞蹈技巧。
2. 心中的激动使他履蹈着往前走,决定追逐自己的梦想。
- 履行:指完成承诺、履行义务。
- 蹈常:指践行平常的行为,遵守公认的规范。
跳舞、舞蹈、踊跃。
停止、静止、不动。
百叶窗避讐城旦书酬复蠢左村正典司钓家额赏獦狚工女贯耳寒蛩寒餧回筹转策浑盖结局戒励基隆市谨孝鞠院抗烈康熙苛役跨跃亏本髡放拉折立部柳蒲吏秩龙幰潘泔般逸盘翼蝠科聘享凄迷阙文穣子丧明少女嫩妇示优睡草属怨送子观音邃宇擡帖太阳炉洮盥題名録团防顽硬蛙虾文昌帝温水五言相盈小力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