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履蹈的意思、履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履蹈的解释

(1).犹言实践,实行。《礼记·表记》“道者义也” 唐 孔颖达 疏:“凡可履蹈而行者,必断割得宜,然后可履蹈,故云道者义也。” 明 袁宗道 《乞进讲大学衍义疏》:“其躬修贵约,其履蹈贵实,其咨询贵虚,其问学贵恒。”

(2).指德行。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夫德盛操清,则虽深自挹降,而人犹贵人;若履蹈不高,则虽行凌暴,而人犹不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履蹈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动词,由“履”与“蹈”两个单字构成深层关联。《汉语大词典》解释“履”本指足部践踏的动作,后引申为“实行、执行”,如《诗经·小雅》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处“履”即表践行之义。“蹈”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践也”,既指足部着地的物理行为,又衍生出“遵循、承袭”的抽象含义,如《礼记·中庸》云“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其中“践”与“蹈”存在语义呼应。

二字合用时,“履蹈”构成递进式复合词,既保留肢体动作的具象特征,更强调对规范准则的遵守与落实。《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多用于表达对道德准则或礼法制度的践行,如宋代朱熹《朱子语类》有“须是履蹈纯熟,方得心安理得”之论,凸显知行合一的实践要求。在构词法层面,“履”侧重行为发起,“蹈”强调持续贯彻,二者共同构建从初始执行到完整实践的语义闭环。

该词现代多用于书面语境,常与“仁义”“法度”等抽象概念搭配,如“履蹈先王之道”“履蹈学术规范”等表达。需要注意的是,其与近义词“履行”存在细微差异:《现代汉语辨析词典》强调“履行”多指完成契约义务,而“履蹈”更侧重对精神准则的主动持守。

网络扩展解释

“履蹈”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1. 实践与实行
    指将理论或道德准则付诸实际行动。例如《礼记·表记》中提到的“道者义也”,唐代孔颖达解释为“凡可履蹈而行者,必断割得宜”,强调通过实践实现道义。明代袁宗道也提到“履蹈贵实”,即行动需注重实际效果。

  2. 德行与操守
    指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德盛操清”与“履蹈不高”的对比,说明德行高低直接影响他人评价。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古典文献与现代语境理解该词,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操术侧目而视朝位初头代立道德价值调举嫡出顿雨贰尹氛妖负重含汙干槁官僚含春侯鸿赏后夫人黄澄澄皇号化形贿串鹄峙剪报简民贾屈机伶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轲丘来学离慜菱盖禄泽每岁孟夏面果子勉励灭覆明发不寐抹工男女老幼虔恳气管祇洹轻走拳菜瑞曲三贞五烈守钱虏水果店睡声鼠矢随踵而至踏籋慆淫条流铁蒺藜骨朶停止通肠同器文蛤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