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衣危冠的意思、褒衣危冠的详细解释
褒衣危冠的解释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词语分解
- 褒的解释 褒 ǎ 赞扬,夸奖,与“贬”相对:褒奖。褒扬。褒贬。褒义词。 衣襟宽大:褒衣博带。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勉县东南。亦称“有褒”。 贬 笔画数:; 部首:衣; 笔顺编号:
- 危冠的解释 古时的高冠。《庄子·盗跖》:“使 子路 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於子。” 陆德明 释文:“ 李 云:危,高也。 子路 好勇,冠似雄鸡形。” 晋 陶潜 《咏荆轲》:“雄髮指危冠,猛气衝长缨。” 郭沫
网络扩展解释
“褒衣危冠”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1.释义
指古代儒生的典型装束,包含宽大的衣袍和高耸的帽子。其中:
- 褒衣:宽大松垂的衣服,体现儒生的庄重与风度。
- 危冠:高而端正的帽子,象征学识与身份。
2.出处
源自唐代韩愈的《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3.用法与结构
- 词性:中性成语,多用于书面语。
- 语法:联合式结构,常作宾语或定语,如“身着褒衣危冠的士人”。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褒衣博带(均形容古代文人衣着)。
- 反义词:短衣窄袖(指简朴或劳动阶层的装束)。
5.文化意义
这一装束反映了古代儒生注重仪态、崇尚礼制的传统,韩愈通过此词描绘了太学中儒生吟诵经典、排斥异声的场景,暗含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古籍《韩愈集》或权威成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褒衣危冠,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有着深刻的意义。它由“褒衣”和“危冠”两个词组成。
- 褒衣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是:“衤”和“呆”,共5画。这个词意指衣服的升华和褒奖。
- 危冠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是:“卩”和“冠”,共9画。这个词意指头上戴着危险的冠冕。
褒衣危冠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在古代,君主会以褒衣和危冠的方式奖励有功之臣。褒衣指授予荣誉的服饰,危冠则是一种冠冕,象征着权力和荣誉。
尽管在现代汉字中的写法已经简化,但在繁体字中仍然保留着古代的写法。褒衣在繁体字中为「襃衣」,危冠为「危冠」。
在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褒衣在古代会写作「褥衣」,危冠则会写作「危貫」。这种书写方式反映了古代汉字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一些关于褒衣危冠的例句:
- 君主褒衣危冠赏赐勇敢的士兵。
- 在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因为褒衣危冠而被永远铭记。
与褒衣危冠相关的词汇包括:
- 组词:表彰、奖励、褒奖、授予。
- 近义词:加冠、册封、冠冕。
- 反义词:废冠、罢免、贬衣。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