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褒衣危冠的意思、褒衣危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褒衣危冠的解释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褒衣危冠

汉语成语,读音为bāo yī wēi guān,形容古代儒生的装束打扮,后多指代文人雅士的风貌或隐居不仕的贤者形象。

一、释义与字词解析

  1. 褒衣

    指宽大的衣袍。《说文解字》释“褒”为“衣博裾”,即宽大的衣襟,象征儒者的从容气度。古时士人常着褒衣以显庄重,如《汉书·隽不疑传》载:“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

  2. 危冠

    “危”意为高耸,“危冠”即高顶的帽子。《庄子·盗跖》有“使子路去其危冠”之句,指子路摘除其高冠,可见危冠为儒者典型装束。

二、典源与演变

此成语源自唐代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褒衣危冠,而揖让乎其中。” 描绘太学生身着宽袍、头戴高冠,行礼如仪的儒雅场景。后世引申为:

三、用法与例句

四、文化内涵

“褒衣危冠”浓缩了古代士人“重仪容以彰德”的礼教思想。《礼记·儒行》强调“衣冠中,动作慎”,衣冠不仅是身份标识,更是道德外化。此装束在汉晋尤为盛行,成为儒家“文质彬彬”理想的视觉符号。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链接
  2. 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链接
  3.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中华书局,2018年. 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褒衣危冠”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1.释义

指古代儒生的典型装束,包含宽大的衣袍和高耸的帽子。其中:

2.出处

源自唐代韩愈的《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3.用法与结构

4.近义词与反义词

5.文化意义

这一装束反映了古代儒生注重仪态、崇尚礼制的传统,韩愈通过此词描绘了太学中儒生吟诵经典、排斥异声的场景,暗含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古籍《韩愈集》或权威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柏堂霸祖崩腾秉拂碧荧荧舶货驳子菜刀柴毁孱琐成昏叱令畴野澹泊垫款东真顿説风扇高架路归士汉皋珠寒战合围厚敛黄橘谎乔厮嚼腭搥床姣丽交媟激潮棘林口剌狂进来去无踪敛材领恶离洒苗床牧副内海蠥虫偶作抔土庆贺酋健趣祸忍辱偷生绳纹时禁树蕙顺过饰非松石速成宿囚镗鞳铜华推后王途下禄虓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