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衣危冠的意思、褒衣危冠的詳細解釋
褒衣危冠的解釋
褒衣:寬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寬袍高帽。
詞語分解
- 褒的解釋 褒 ǎ 贊揚,誇獎,與“貶”相對:褒獎。褒揚。褒貶。褒義詞。 衣襟寬大:褒衣博帶。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陝西省勉縣東南。亦稱“有褒”。 貶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危冠的解釋 古時的高冠。《莊子·盜跖》:“使 子路 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於子。” 陸德明 釋文:“ 李 雲:危,高也。 子路 好勇,冠似雄雞形。” 晉 陶潛 《詠荊轲》:“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 郭沫
網絡擴展解釋
“褒衣危冠”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1.釋義
指古代儒生的典型裝束,包含寬大的衣袍和高聳的帽子。其中:
- 褒衣:寬大松垂的衣服,體現儒生的莊重與風度。
- 危冠:高而端正的帽子,象征學識與身份。
2.出處
源自唐代韓愈的《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獻酬有容,歌風雅之古辭,斥夷狄之新聲。褒衣危冠,興興如此。”。
3.用法與結構
- 詞性:中性成語,多用于書面語。
- 語法:聯合式結構,常作賓語或定語,如“身着褒衣危冠的士人”。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褒衣博帶(均形容古代文人衣着)。
- 反義詞:短衣窄袖(指簡樸或勞動階層的裝束)。
5.文化意義
這一裝束反映了古代儒生注重儀态、崇尚禮制的傳統,韓愈通過此詞描繪了太學中儒生吟誦經典、排斥異聲的場景,暗含對儒家文化的尊崇。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古籍《韓愈集》或權威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褒衣危冠,這個詞在古代漢語中有着深刻的意義。它由“褒衣”和“危冠”兩個詞組成。
- 褒衣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衤”和“呆”,共5畫。這個詞意指衣服的升華和褒獎。
- 危冠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卩”和“冠”,共9畫。這個詞意指頭上戴着危險的冠冕。
褒衣危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在古代,君主會以褒衣和危冠的方式獎勵有功之臣。褒衣指授予榮譽的服飾,危冠則是一種冠冕,象征着權力和榮譽。
盡管在現代漢字中的寫法已經簡化,但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着古代的寫法。褒衣在繁體字中為「襃衣」,危冠為「危冠」。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褒衣在古代會寫作「褥衣」,危冠則會寫作「危貫」。這種書寫方式反映了古代漢字的發展和演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褒衣危冠的例句:
- 君主褒衣危冠賞賜勇敢的士兵。
- 在曆史上,有許多偉大的人物因為褒衣危冠而被永遠銘記。
與褒衣危冠相關的詞彙包括:
- 組詞:表彰、獎勵、褒獎、授予。
- 近義詞:加冠、冊封、冠冕。
- 反義詞:廢冠、罷免、貶衣。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