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澹泊的意思、澹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澹泊的解释

[not seek fame and wealth] 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

详细解释

(1).恬淡寡欲。《汉书·叙传上》:“若夫 严子 者,絶圣弃智,修生保真,清虚澹泊,归之自然。” 晋 陶潜 《闲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 宋 苏轼 《赵德麟字说》:“今君学道观妙,澹泊自守,以富贵为浮云。”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荡心归澹泊,屏足谢拘孪。”

(2).清淡;不浓烈。 唐 韦应物 《闲居赠友》诗:“园庐既芜没,烟景空澹泊。” 宋 司马光 《李花》诗:“嘉李繁相倚,园林澹泊春。”

(3).朴实。 唐 罗隐 《寄崔庆孙》诗:“交情澹泊应长在,俗态流离且勉旃。” 明 方孝孺 《宁野轩铭》:“《大雅》之音,澹泊无华。”

(4).清贫。 明 王冕 《江南妇》诗:“ 江 南妇,何辛苦!田家澹泊时将雨,敝衣零落面如土。”

(5).动荡起伏貌。 宋 苏轼 《答张文潜书》:“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声。”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出守》:“ 长江 澹泊孤云没, 伯符 霸业空悲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澹泊”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意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辞典》的释义,该词包含以下三层内涵:

  1. 本义解析

    从字形看,“澹”指水波平静之态,“泊”为停舟靠岸,二者组合后引申为心境平和安宁的状态。如《淮南子》中“澹然无虑”即强调精神世界的澄明。

  2. 哲学意蕴

    该词承载着道家思想,《庄子·刻意》云“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汉语大辞典》指出这种境界与“清心寡欲”的处世态度高度契合,强调摆脱物欲束缚的生命状态。

  3. 文化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常与“明志”搭配使用,如诸葛亮《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已成为经典表述,体现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精神超脱的价值取向。

近义词“淡泊”为现代常用写法,《现代汉语词典》标注二者属异形词关系,但“澹泊”更具书面语色彩,多用于诗词、典籍引述等正式语境。反义词体系包含“热衷”“贪婪”等,构成完整的语义对照网络。

网络扩展解释

“澹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àn bó,其核心含义是恬静寡欲、不追求功名利禄,常用来形容淡泊名利的心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核心解释
    指心境清静寡欲,不追逐世俗名利,强调内在的平和与超脱。
    例如:晋代陶渊明在《闲情赋》中提到“检逸辞而宗澹泊”,即推崇淡泊的处世态度。

  2. 词义扩展
    部分文献(如、10)还补充了其他含义:

    • 朴实无华:如“《大雅》之音,澹泊无华”。
    • 清贫:如明代王冕诗中“田家澹泊时将雨”形容生活清贫。
    • 自然清淡:可形容景致或事物不浓烈,如“园林澹泊春”。

二、出处与用法

  1. 经典出处

    • 《汉书·叙传上》:“清虚澹泊,归之自然。”
    •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玄虚澹泊,与道逍遥。”
    • 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处“淡泊”与“澹泊”通)
  2. 近义词
    “淡泊”是“澹泊”的常见异形词,两者含义相通,现代更常用“淡泊”(如、3)。


三、文化内涵

这一词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精神超脱 的推崇,尤其在道家思想中,强调顺应自然、摒弃物欲。宋代苏轼曾以“澹泊自守,以富贵为浮云”表达对名利的疏离。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古典文献如《汉书》《陶渊明集》等。

别人正在浏览...

百般折磨白晳罢羸标映参陪冲排臭名昭著醋娘子大好河山都俞翻翔改口沓舌疙疙瘩瘩宫帷贵科孤终河步赫耳墨斯红素黄棍灰笔活鬼货欲胡子渣儿胛子记动基金会静县旧物口头禅琅邪台练队邻家吹笛旅榇男生哪样佞誉鸥波片儿呛人褰树求艾球璧圈樻荣椽晌午饭时雪时祉顺文酸哀棠棠翫好晚学生威重瓮头醁五稼无楗销魂哓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