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塍的意思、沟塍的详细解释
沟塍的解释
沟渠和田埂。《文选·班固<西都赋>》:“沟塍刻鏤,原隰龙鳞。” 李善 注:“ 郑玄 曰:‘遂,广深各二尺,沟倍之。’《説文》曰:‘塍,稻田之畦也。’” 唐 戴叔伦 《女耕田行》:“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旧唐书·李愬传》:“ 愬 将袭 元济 ,会雨水,自五月至七月不止,沟塍溃溢,不可出师。” 清 唐孙华 《大雨行海淀道中》诗:“ 燕 地少沟塍,一雨成积涝。”
词语分解
- 沟的解释 沟 (溝) ō 流水道:水沟。山沟。沟渠。壕沟。沟壑。沟谷。深沟高垒。 像沟的东西:车沟。瓦沟。交通沟。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塍的解释 塍 é 田间的土埂子,小堤。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沟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沟塍(拼音:gōu chéng)指农田中的沟渠和田埂,是农业生产中用于灌溉、排水及划分田地的设施。其中,“沟”为田间水道,“塍”指田埂或田垄,二者共同构成农耕基础结构。
二、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
源自古代农耕社会,指田间的水道(沟)与分隔田块的土埂(塍)。例如《西都赋》中“沟塍刻鏤”描述田地规整的样貌,而《考工记》等文献记载了其具体形制(如“广四尺,深四尺”)。
-
比喻意义
成语中常借“沟塍”比喻平凡的事物或普通人,强调其常见且不起眼的特性。例如形容某人或事物虽不显赫,却是社会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三、来源与用法
- 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考工记》等典籍,后成为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唐代戴叔伦诗句“整顿沟塍待时雨”。
- 现代应用: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描述传统农耕场景,或引申为对平凡之物的隐喻。
四、总结
“沟塍”既指具体的农田设施,也承载文化隐喻,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辞海》或《说文解字》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沟塍(gōu chéng)是一个汉字词,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水”和“邑”。汉字“水”表示液体,而“邑”是表示城市或乡村的象形字。在书写时,“水”部放在上面,而“邑”部放在下面。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水”部,读音shuǐ,是基本部首,拥有4个笔画;
- “邑”部,读音yì,是部首,拥有8个笔画。
来源:
沟塍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献,常用来描述城市或农村中的水渠或田塍。在古代社会,水渠和田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灌溉、排水、运输等功能,因此形成了这个名称。
繁体:
繁体字“沟塍”的写法仍然是“沟塍”,没有太多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沟塍的字形与现代略有差异。例如,在西周金文中,可以看到“沟”字形象地描绘了一条弯曲的沟渠,而“塍”字形似乎是一个梯田的图案。
例句:
1. 这座古城内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沟塍。
2. 农田中的沟塍是农民们劳动的重要标志。
组词:
1. 沟渠(gōu qú):指由沟或塍构成的长而狭窄的水道。
2. 沟渍(gōu zì):指沟渠里积聚的积水,也用来形容沟渠内的泥淖。
3. 塍口(chéng kǒu):指田地中小河或沟渠的入口。
近义词:
1. 水渠(shuǐ qú):与沟塍的功能相似,用来指导水流,进行灌溉和排水。
2. 渠道(qú dào):常用来指导水流,将水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的通道。
反义词:
平地(píng dì):与沟塍相对,是指没有沟壑的平坦地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