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族的意思、公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族的解释

(1).诸侯或君王的同族。《诗·魏风·汾沮洳》:“殊异乎公族。” 毛 传:“公族,公属。” 郑玄 笺:“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汉书·刘歆传》:“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隋书·嗣王集传》:“帝不忍加诛,乃下詔曰:‘……虽復王法无私,恩从义断,但法隐公族,礼有亲亲。’”《明史·镇平王有爌传》:“﹝ 朱有爌 ﹞又採歷代公族贤者,自 夏 五子迄 元 太子 真金 百餘人,作《贤王传》若干卷。” 章炳麟 《秦政记》:“六国公族散处閭巷之间, 秦 以守法,不假以虚惠结人,公族之欲復其宗庙,情也。”

(2).指公族大夫。《左传·宣公二年》:“自是 晋 无公族。” 杜预 注:“无公子,故废公族之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族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历史溯源性的名词,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一、词义解析 公族原指与君主同宗的贵族群体,特指诸侯或国君的嫡系宗亲。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公族,公室之枝叶也",以枝叶比喻公族与君主的血缘关系。该词强调宗法制度下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的贵族阶层。

二、历史演变

  1. 周代制度:周朝实行分封制时期,公族专指诸侯国君的直系后裔。《礼记·文王世子》载"公族朝于内朝",表明其享有特殊政治地位。
  2. 秦汉以降:随着郡县制推行,该词逐渐演变为泛指皇亲国戚,如《汉书·刘向传》中"公族兄弟"即指皇室宗亲。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仿古语境,如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分析"公族制度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即沿袭古义。

四、权威参考 词义解析综合《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公族"条目释义,历史制度参考《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出版社)宗法制度章节,现代用法引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公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解释:

一、核心定义

公族指诸侯或君王的同族成员,尤其侧重非嫡系的宗室分支。例如宋国的“武族”是宋武公后人的集合体。与“公子”(君主之子)不同,公族涵盖更广泛的亲属关系,包括旁系宗亲。

二、官职职能

西周时期始设公族大夫,掌管君王贵族内部事务,地位显赫。晋国曾任命荀家、荀会等为公族大夫,负责协调宗室关系。《毛公鼎》铭文显示,公族与“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并列,可见其重要性。

三、文献例证

  1. 《诗经·魏风》:“殊异乎公族”,郑玄注解为“主君同姓昭穆”,强调血缘纽带。
  2. 《汉书》记载汉室“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反映公族在政治斗争中的处境。
  3. 《六代论》:“公族者,国之枝叶”,比喻公族对王权的支撑作用。

四、相关概念辨析

附:其他延伸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职官制度及历史案例,需注意不同语境中“公族”可能侧重血缘或官职含义。更多细节可参考《左传》《国语》等先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行简八君子抱拳标録表针别恨敝箒察视车架词理聪明智能蹙顄耽欲调质肥嫩扞圉更法怪神好寿候敬偟偟护头价款迦师错家无斗储鯨濤鼉浪禁近语今生积粟酒保酒眼九枝灯君贶乐属卢薄猫奴明迷民事诉讼能言鸟贫素起存青袜子企踵羣从热膏伤勇山头廷尉神疲石耳水中捉月书证厮侵踏顿蹄轮讬神无害下吧详辨祥风时雨宪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