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弓手的意思、弓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弓手的解释

(1). 宋 代吏役名目的一种。又称弓箭手。 宋 初多差富户充当,为县尉所属武装,负责巡逻、缉捕之事。 神宗 时由差役改为雇役,空际已成募兵。 元 明 因之。 宋 梅尧臣 《汝坟贫女》诗序:“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餘人。” 宋 洪迈 《夷坚己志·长垣妇人》:“ 开封 长垣县 两弓手适村野巡逴。”《宋史·食货志上五》:“ 宋 因前代之制……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元史·兵志四》:“ 元 制,郡邑设弓手,以防盗也。”《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杨温 打一看时,却是县司弓手五十来人,出巡到此。”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 宋 曰衙前,督官物;曰耆长、曰壮丁,捕盗贼;曰散从、曰承符、曰弓手,任驱使,则役之而且虐用之矣。”参阅 王曾瑜 《宋朝兵制初探》三。

(2).古时丈量地亩持步弓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清丈·责经手》:“丈地弓步不真,责之弓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弓手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词汇。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其核心指代"擅长射箭之人",《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3卷,第845页。该词最早见于《周礼》记载的"弓人"职官体系,后演变为军事建制中的专业兵种,《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中华书局,2004年,第112页。

在宋代军事体系中,弓手作为地方武装力量被制度化。《宋史·兵志》记载,各县按户数比例配置弓手,承担缉盗、戍守等职责,《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一九二。元代承袭此制,《元典章·刑部》规定弓手需自备弓箭参与案件侦缉,《元典章》中华书局校注本,卷五十三。

文化层面,《辞海》特别指出"弓手"在《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中的特殊地位,常作为武艺高超者的代称,《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七版,第1986页。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射箭运动员的专业称谓,《体育大辞典》人民体育出版社,2018年,第314页。

网络扩展解释

“弓手”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一、宋代及元明时期的吏役职位

  1. 职责与性质
    弓手是宋代县尉下属的武装吏役,主要负责地方治安的巡逻、缉捕盗贼等任务。初期由富户轮差担任,后逐渐改为雇佣制,成为募兵性质。元代和明代沿用了这一制度。

  2. 历史演变

    • 宋代:神宗时期从差役转为雇役,职能更接近职业士兵(《宋史·食货志》记载)。
    • 元明:延续宋代制度,但具体职能可能随朝代调整。

二、其他含义

  1. 射箭技艺者
    广义上指擅长射箭的人,近义词为“射手”或“弓弩手”。
  2. 土地丈量者
    古代丈量土地时,负责持“步弓”(测量工具)的人员。

补充文献例证

宋代梅尧臣在《汝坟贫女》诗序中提到,弓手征调时民众的惨状:“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侧面反映了这一制度的严苛性。


以上内容综合了宋代制度、职能演变及延伸词义,权威来源可参考《宋史》、汉典及古典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白璧瑕鲍室避株粃滓缠齿羊臣姓淳于餈筒弹幕都察院跺擡独一无二蜚虫纷争妇学棺器衮毬好天黑哨化材话意回云家姑交口金图及亲击球僦车捆住手脚两心戾悍林产品緑柱玉木寓马难卒合片简青霾去位衢尊森敞缮葺神水十倍诗秩说辞四运岁在龙蛇所有天宛挑谑筒子退伙外积尾君子委蕤煨炭侮手乌帻小李杜遐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