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 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 李贤 注:“ 北齐 刘昼 《高才不遇传》论 玄 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 玄 以讖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数当终为“岁在龙蛇”。《花月痕》第五回:“歷险阻之驰驱,风如牛马。慨身宫之偃蹇,岁在龙蛇。”亦作“ 岁在龙虵 ”。 宋 苏轼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昔饮 雩泉 别 常山 ,天寒岁在龙虵间……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携老幼相遮攀。”
“岁在龙蛇”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天文学与传统文化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岁”指岁星(即木星),古人观测木星约12年绕天一周,将其运行轨迹分为十二星次,分别对应十二地支。其中“辰”对应龙,“巳”对应蛇,因此“岁在龙蛇”字面指木星运行至辰、巳的年份。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郑玄传》。东汉经学家郑玄曾梦见孔子警示:“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辰为龙,巳为蛇。郑玄最终在辰、巳年去世,后人以此典故隐喻命数将尽,成为委婉表达生死大限的说法。
需注意其核心含义为“命数当终”,而非单纯指龙年或蛇年(如部分非权威来源误解)。实际应用中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日常交流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查阅《后汉书》原文或相关史学注解。
《岁在龙蛇》这个成语意思是年岁流转,时光变迁。它用来形容岁月不止,时间过得很快,象征着岁月如龙蛇般曲折翻转,丰富多彩。
《岁在龙蛇》这个成语的部首拆分是“白”,它的笔画是17画。
《岁在龙蛇》一词最早见于晋代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岁在龙蛇,而安之奈何”。后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岁在龙蛇的繁体字为“歲在龍蛇”。
在古代,汉字有不同的演变和写法,岁在龙蛇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形状是没有变化的。
他回顾过去,感慨万千:“岁在龙蛇,光阴荏苒,时光如流水般匆匆而过。”
岁月如龙蛇、龙蛇混杂、龙蛇漫游、龙蛇起舞。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岁月静好、时光停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