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缮缉 ”。谓修理房屋、墙垣等。《旧唐书·良吏传下·姜师度》:“六年,以 蒲州 为 河中府 ,拜 师度 为 河中 尹,令其缮缉府寺。”《宋史·李寿朋传》:“ 寿朋 以席为屋,督吏寀缮葺,未数月,復其旧。”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往岁零雨,屋舍倾圮,佐领无力缮葺,老朽无容身处。”
“缮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àn qì,主要用于描述对建筑物、器物等进行修补和整修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缮”指修补、整修,“葺”原指用茅草覆盖屋顶,后泛指修理房屋。两字组合后,强调通过修复使旧物恢复原有功能或美观。
如需更多用法,可参考古籍或现代修缮类文献。
缮葺是一个古汉语词语,指修补、整修、重建的意思。它通常用于描述对建筑物、墙壁、器物等进行修缮和翻新的行为。
缮葺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缶”和“20画”。
“缮葺”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七年》。古代人们使用石髓(石灰)等材料进行建筑修缮,因此产生了“缮葺”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修复建筑物或补救错误的专用词。
缮葺在繁体字中写作「繕藪」。
在古代,缮葺的写法是「缮」和「衘」组合起来。其中,“缮”指修补、整理,而“衘”指重建、恢复。
1. 这座古城墙需要进行缮葺,以保护它免受风雨侵蚀。
2. 缮葺旧屋是传承文化的重要任务。
修缮、褫衣缮冠
修补、整修
破坏、毁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