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拱木的意思、拱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拱木的解释

(1).径围大如两臂合围的树。泛指大树。《国语·晋语八》:“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 韦昭 注:“拱木,大木也。”

(2).《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后因称墓旁之木为拱木。亦婉指已死。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试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敛魂。” 唐 白居易 《六十六》诗:“交游成拱木,婢僕见曾孙。” 宋 苏轼 《祭堂兄子正文》:“两塋相望,拱木参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拱木"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含义,既指具体的树木形态,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

  1. 字面含义:弯曲、合抱的大树

    • 解释: 指树干弯曲或树枝向中心合拢生长的大树。这里的“拱”取其“弯曲成弧形”或“环绕”之意。
    • 示例: 形容古树枝干虬曲、枝叶茂盛的状态。例如:“陵园内古木参天,多有拱木。” (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2. 文化象征含义:坟墓、死亡的婉辞

    • 解释: 这是“拱木”更常用且更具文化内涵的含义。它源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蹇叔哭师的故事。秦穆公不听蹇叔劝阻,执意出兵袭郑,蹇叔哭送其子时预言秦军必败于崤山,并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你懂什么?如果你只活到中等寿命,你坟上的树都已经长得合抱粗了!)意指对方早该死了。后来,“拱木”或“墓木已拱”便成为对死亡或坟墓的委婉说法,感叹人已死去很久。
    • 出处与典故: 明确源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的“尔墓之木拱矣”。 (来源参考:《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 用法: 常见于悼念、怀古或感叹世事变迁的诗文、悼词中,带有庄重、哀婉的色彩。例如:“昔日的故友,如今已成拱木,令人唏嘘。” 或成语“墓木已拱”。

“拱木”一词,既有描绘树木自然形态的具体义项(弯曲、合抱的大树),更承载着源自《左传》的典故,成为象征死亡、坟墓或时光流逝的经典文化意象(婉指坟墓或人死已久)。其文化象征意义在文学和语言中使用更为广泛和深刻。

网络扩展解释

“拱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一、本义:径围较大的树木

指需要两臂合抱的大树,泛指粗壮高大的树木。这一含义源自《国语·晋语八》中的记载:“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韦昭注:“拱木,大木也”。

二、引申义:墓旁之木或婉指死亡

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后以“拱木”代指墓旁生长的树木,并引申为对逝者的委婉表达。例如:

补充说明

  1. 字义分解:
    • 拱:原指双手合抱的动作,引申为环绕、弯曲成弧形(如“拱卫”“拱桥”)。
    • 木:指树木或木材。
  2. 文学化表达: 在古诗词中,“拱木”常与生死、时间流逝等主题关联,如唐代诗人通过“交游成拱木”暗喻故友离世。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国语》《左传》等典籍或相关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搬庄保密通信标格炳烂乘传赤眉垂櫜逴覆措心积虑打覰得筹德言掂度都祭堂多多二远法城反坫樊萦绯衣槀草高峻告饶给施苟活呵欠鸿毳沉舟鹄白喙突浑金璞玉蠖屈活水见天见晚讦控驹光磕头虫灵輀录制莽夺蟆衣草妙楷台磨刀不误砍柴工倪际旗布星峙乞援趋拜溶泄柔蔓赏共烧畬神粹双元音四海困穷索郎郎所主推移微不足录猥积鲜飙效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