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高峻的意思、高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高峻的解释

(1) [high and steep]∶山势、地势等高拔陡峭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朱自清《绿》

(2) [tall and straight] [树木] 又高又直

一株株高峻挺拔的白杨树染上了美丽的晚霞。——《取经》

详细解释

(1).高耸峭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山甚高峻,上平坦,下有二泉,东浊西清。”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寺有宝塔,极高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穉》:“屋宇閎敞,垣墉高峻。”

(2).指雄伟峭拔的山岭。 汉 祢衡 《鹦鹉赋》:“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

(3).严整冷峻。性格不随和,不可接近。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 邵 曰:‘ 陈侯 崖岸高峻,百谷不得而往,遂不造焉。’”《宋书·谢弘微传》:“ 混 风格高峻,少所交纳。” 清 朱锡绶 《幽梦续影》:“高峻以拒物,不如宽厚以容物。”

(4).高超峻拔。 明 屠隆 《文论》:“六经而下,《左》《国》之文,高峻严整,古雅藻丽,而浑朴未散,含光醖灵,如江海之波,汪洋浩淼,非有跳沫摇漾之势,而千灵万怪,渊乎深藏。”

(5).清高,超凡脱俗。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 良逸 天资高峻,虚心待物,不为表饰。”按, 唐 赵璘 《因话录·角》作“天格清峻,人见者褊恡尽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高峻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一、基础释义

  1. 形容山势高耸陡峭

    指山峰或地势既高且险峻,强调垂直高度与陡峭形态的结合。

    示例: “泰山高峻雄伟,为五岳之首。”(《汉语大词典》)

  2. 形容建筑或物体高大挺拔

    引申指楼台、树木等结构高大而峻直,具有威严感。

    示例: “城楼高峻,气势恢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3. 比喻文风或品格刚直严峻

    用于抽象概念时,形容文章风格雄浑刚健,或人物品格坚毅严正。

    示例: “其文风高峻,如孤峰独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二、引证与溯源

  1. 古代文献用例
    • 《说文解字》释“峻”:“高而陡也”,与“高”复合后强化陡峭意象。
    •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文中“春山可望”暗含山势高峻之意境)
    •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三峡山势之高峻险绝。

三、近义与反义词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权威性释义与经典用例解析。

  2.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现代语境下的用法说明。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

    文言文中的语义及文化内涵阐释。

  4.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峻”字的本义考据。

  5. 《水经注》(郦道元)

    历史地理文献中的实际语例佐证。

(注:因链接有效性无法验证,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建议通过权威学术数据库或图书馆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高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来形容自然景观或建筑的高耸陡峭,也可引申用于形容人的气质或事物的宏大。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高峻(拼音:gāo jùn)由“高”和“峻”两个形容词并列构成,表示高而陡峭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山势、地势或建筑物。

二、详细解释

  1. 自然景观
    指山势、地势高耸且险峻,如朱自清在《绿》中提到的“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凸显了山岭的陡峭与壮丽。

  2. 建筑特征
    可形容建筑物高大挺拔,例如“高峻的白杨树”“高耸的塔楼”等。

  3. 比喻与引申

    • 人的气质:形容人威严、冷峻或超凡脱俗,如“高峻的仪态”。
    • 事物规模:描述某事物宏大或层次分明,例如“高峻的学术成就”。
  4. 姓名寓意
    作为人名时,“峻”引申为道德高尚、能力卓越的象征,如“高峻”一名蕴含智慧与创新之意。

三、近义词与用法

四、例句参考

如果需要更完整的例句或典故,可参考(查字典)和(恒修居)的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孩儿巴卢巴人饱和背本藏光察辞尺题村墅蹈机握杼大搉點鐵隄川睹微知著独弦匏琴发奋蹈厉返璧法钱覆蔀刚卯公费归心虾蟆蓝韩杜驾御经帷岌嶷克膝懒待柳箭犁杖脔制买山居马帴毛笔毛乱明决南亳内中腻友岐涂缺啮襦褲讴甚且食日万钱受凉双溪殊待水西寺水蛭叹讶桃戈陶植铜版画推析宛藏无容橡斗嫌乎啸风行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