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hievement] 功勋业绩
亦作“ 功列 ”。功勋业绩。《左传·襄公十九年》:“铭其功烈,以示子孙。”《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出则参冢宰之重职,功列施乎政事。” 宋 苏轼 《王仲仪真赞》:“盖功烈已著於时,德望已信於人。” 郭沫若 《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假使 悼王 迟死,让他至少有十年或五年的执政期间,则约定俗成,他的功烈决不会亚于 商鞅 。”
“功烈”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功勋业绩,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成就或贡献显著。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该词由“功”(功劳、功绩)和“烈”(显赫、盛大)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显赫的功绩”。其核心意义指通过重大努力取得的卓越成就或对社会、国家的突出贡献。
古籍例证
用法特点
总结来说,“功烈”强调显著且长远的功绩,带有庄重、褒扬的语义色彩,多见于对历史人物或重大事件的评价。
《功烈》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功劳、贡献、事业的伟大成就。
《功烈》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力」和「火」。它的总笔画数为12。
《功烈》的来源较为复杂,它最初是由两个单独的汉字组成,分别是「功」和「烈」。在历史演变中,这两个字合并成了《功烈》这个词,用以形容人们在事业、事物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功烈》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功獵」。
在古代,「功烈」的写法并未有较大变化,仍然是由「功」和「烈」两字组成。
1. 他的勇敢行为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功烈》。
2. 这件事情的成功,是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结果,是他的《功烈》。
英勇《功烈》、鬼斧神工的《功烈》、革故鼎新的《功烈》
功绩、成就、业绩
功败垂成、无所作为、无成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