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贡监的意思、贡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贡监的解释

明 清 时生员入国子监读书者叫贡生,又称“贡监”。《明史·选举志一》:“﹝府、州、县诸生﹞入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同一贡监也,有岁贡,有选贡,有恩贡,有纳贡。”《儒林外史》第三回:“正值宗师来省録遗, 周进 就録了个贡监卷首。”《文明小史》第二八回:“当时就有几位大老,提起开捐的话,朝廷有主意不肯叫人捐实官,只允了虚衔封典贡监翎枝几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贡监是中国明清时期国子监学生的来源类别之一,指通过选拔推荐方式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生员。该制度源于古代科举体系中的特殊人才选拔机制,主要分为地方“岁贡”和朝廷“选贡”两种形式。

从制度构成看,贡监的选拔标准包括:

  1. 资格条件:须为府、州、县学的廪生或增生,且通过儒学教官考核
  2. 选拔程序:明代每岁府学贡2人,州学贡1人,县学间岁贡1人;清代调整为府学岁贡1人,州学三岁2人,县学二岁1人
  3. 培养方向:在国子监完成课业后,可通过科举考试或直接铨选出任官职

据《明史·选举志》记载,洪武十七年始行岁贡法,正统年间形成完备的选拔体系。与通过科举考试入监的“举监”不同,贡监生员多属地方推荐的优秀人才,在国子监享有廪膳待遇。

清代贡监制度进一步细化,《清会典》将其分为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五类,其中拔贡需经朝考合格方可入监。这种选拔方式既补充了科举取士的不足,也为地方学子提供了晋升通道。

网络扩展解释

贡监是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监生类别,具体含义及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贡监指通过推荐选拔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属于监生的一种形式。其核心特征是地方官学(府、州、县学)将优秀生员贡举至中央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

二、选拔方式

  1. 推荐制:由地方官学依据生员的品行与学业表现进行推荐,无需通过科举考试。
  2. 与举监区别:举监是举人身份直接入国子监,而贡监是生员身份被推荐入学。

三、主要类型

贡监根据选拔途径分为四类:

四、历史记载

该制度在《儒林外史》第三回有具体案例描写,周进通过「录遗」补录为贡监生,反映了当时选拔流程。

注:将「贡监」解释为贪污行为的成语,此说法与其他权威史料矛盾,应为误释。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套报务綳杠不识抬举儳路衩袒陈秽出监丹丘都纲愤不欲生贡砚勾勾搭搭贵人善忘过税过云雨和雇黑毫横笛候道荒岁嘉豢郊遂家主婆结褵憬憬径路刀金洋康伯科适冷峻邻角瞑眠拿腔作势呕家片晌扁舟意峭惨亲彊七生七死山猪沈诬石妖水态属任祀坛簨簴田稺天主梯山铜斗儿家门通天服托爱罔屈王庄顽鑛窝隐笑駡小寃家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