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腹里的意思、腹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腹里的解释

犹内地。 元 时为对中书省直辖地区的通称。《元典章·户部七·科征包银》:“ 江西 行省准咨文内一欵,腹里 汉 儿百姓无田地的,每一丁纳两石粮,更纳包银丝绵。”《明律·兵律·盘诘奸细》:“凡缘边关塞及腹里地面,但有境内姦细走透消息於外人,及境外姦细入境内探听事情者,盘获到官,须要鞫问接引起谋之人,得实皆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死罪之不同》:“按罪分别军徒并沿边腹里起发。” 吴唅 《朱元璋传》第一章二:“ 元 朝的主要的强大的军事力量,用在控制以 大都 为中心的腹里地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腹里"是元代特有的行政区划名称,专指元代直隶于中书省管辖的核心地区,相当于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京畿要地。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1. 基础释义与地理范围

    "腹里"字面可理解为"腹心之地",在元代特指不包括诸行中书省(行省)在内的、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广大区域。其范围大致涵盖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北京等省市的部分地区,是元朝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核心地带。

  2. 历史背景与行政特点

    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年间(1260-1264年) 设立中书省,并将都城大都(今北京)及周边广大区域划归其直辖,称为"腹里"。这与同时期在地方上陆续设立的代表中央分治各地的"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形成对比。"腹里"地区的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直接向中书省负责,不经过行省这一层级,凸显了其作为帝国心脏地带的特殊地位和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

  3. 使用演变与现代意义

    "腹里"作为行政区划概念仅存在于元代。明朝建立后,废除了中书省及"腹里"的建制,原"腹里"地区被分属北直隶、山东、山西等处。因此,在现代汉语中,"腹里"已不再作为现行行政区划或常用地理名词使用,主要作为历史地理术语出现在研究元代政治制度、行政区划和中央地方关系的学术著作和历史文献中,用以指代元代中央直辖的核心区域。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腹里”一词的含义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解释,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进行说明:

  1. 字面意义与日常用法
    指「肚子里」或「内部区域」。例如形容胎儿在母体中的状态(),或描述地理环境中被山脉环绕的内陆地区(如“两面环山,围拱腹里”)()。

  2. 元代行政专称
    元代将中书省直辖的黄河以北、太行山东西区域称为“腹里”,大致涵盖今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这一概念在《元典章》等文献中被用于户籍管理政策,如“腹里汉儿百姓无田地者,每丁纳粮两石”( )。

补充说明

建议需引用具体历史文献时,可查阅《元典章》或《明律》原文以获取更精准的行政划分依据。

别人正在浏览...

饱醋生波兰补遗钗佩程行赤亭春运搭咕打璜表典范点施琱琢蹀蹀都省方船方红蜂目该见戆朴隔邻龟精孤悬浮寄行産号屏蚝珠衡馆痕瑕黄盖护渔贱发究怀击絮貜猳酷滥枯糜厘毫沥情卖课朦腾敏求内蕊尼庵批条前功尽灭齐和冗辞肉屏授柄于人窣勃野岁猪夙沙俗院铜绣推行拖垮外围王资无尚饷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