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驱逐机的意思、驱逐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驱逐机的解释

歼击机的旧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驱逐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军事术语,主要指20世纪上半叶用于空中作战的战斗机型,其核心功能为驱逐敌方飞机、夺取制空权。该词源自日语「駆逐機」的直译,在抗日战争时期被中国军民广泛使用,现多被"战斗机"替代。

从汉语构词法分析,"驱"意为赶走、迫使移动,"逐"表示追击、跟随,二字叠加强化了主动进攻的作战特性。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特指"装有武器装备,执行空战任务的军用飞机"(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卷,1993年版)。在军事术语体系中,它与同时期的"轰炸机""侦察机"形成功能区分,专司空中格斗任务。

该术语的鼎盛使用期集中于1930-1940年代,中国空军在抗日战争中装备的霍克Ⅲ型、伊-15型等机型均被称作驱逐机。据《中国军事史·空军卷》记载,当时战术条例规定驱逐机需完成"拦截敌机、护航轰炸、近距缠斗"三项核心任务(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005年修订版)。这种分类方式在二战结束后逐渐被北约标准分类取代。

现代语境中,"驱逐机"作为历史术语仍出现在抗战题材文献中。例如《空军抗战记忆》收录的1938年武汉空战记录显示,中国飞行员驾驶苏制И-16驱逐机击落日机12架(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2010年公开档案)。这种用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特定历史阶段的军事语言发展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

“驱逐机”是一个具有历史演变和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驱逐机是歼击机的旧称,指用于空中作战、驱逐敌方飞行器的军用飞机。现代多称为“战斗机”,主要执行空战任务,配备机关炮、导弹等武器,具有高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历史背景与功能演变

  1. 军事用途
    早期驱逐机以保卫己方领空为核心任务,通过驱逐敌方飞机确保制空权(如二战期间德国在城市部署驱逐机中队)。随着技术发展,其功能扩展至主动攻击,逐渐演变为现代歼击机或战斗机。

  2. 术语变迁
    该词源于20世纪上半叶,后因飞机作战范围扩大,“驱逐机”一词被“歼击机”“战斗机”取代,现多用于历史或特定语境。

三、其他引申含义

在非军事语境中,该词偶被比喻为“排除不良因素的方法或工具”,强调高效解决问题的特性。但此用法较为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四、总结

如需进一步了解军事分类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权威军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蒲百下百着豹骑奔轶飙流逼良为娼波色不折不扣出世超凡瑳切鼎席发毛废阙逢人说项風燭服服帖帖富埒陶白富愈柑橘干佐恭节关索横跨怀纳黄参荒极换韵赍赉击櫂举鼎拔山儁彦廉谨敛声匿迹了如指掌犂牛骍角龙荒朔漠明罚内虚绮纷情期钦叹弃人柔嘉失制霜晚舒凫水印司中宋玉田慆慆讨替代填平体育手段诬诈相门有相香消玉损纤瘦纤琐綫子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