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朔的意思、平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朔的解释

又称“恒朔”。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这样太阳和月球黄经相等的时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因此,日食有时发生在月终的晦日,有时发生在初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历差失闰》:“盖歷法有平朔,有经朔,有定朔。”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置闰》:“古法用平朔,率三十二月而一闰,间有相距三十三月者。 唐 宋 以来,皆有定朔,则或相距至三十四月。”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平朔”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古代历法术语

  1. 定义
    古代历法家将月相周期平均定为29.5日,通过大小月交替(大月30日、小月29日)确定每月初一,称为“平朔”。
    但实际月相周期存在微小误差,导致太阳与月球黄经相等的时间(即真实朔日)可能与平朔日期不符,因此日食可能出现在月末(晦日)或初二。

  2. 历史演变
    唐代以前多采用平朔法,但因其误差问题,唐宋后逐渐被“定朔法”(按实际天文观测确定朔日)取代。


二、地理名称

指“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及其矿区、生活区的统称,位于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当地人也称其为“露矿”。


补充说明

部分词典(如、2)提到“平朔”有“平静而清晰”的引申义,但此用法未见于其他权威来源,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衍生含义,需谨慎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平朔》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它既可以指代地名,也可以表示一种状态或行为。下面对该词进行详细解释。 平朔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是“一”和“十”。 - 部首:“一”表示数量,表示一个。 - 笔画:“十”形状如数字十,表示有十笔。 《平朔》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平”指平坦、平稳的意思,“朔”则指北方的意思。因此,“平朔”可以理解为北方平坦或平稳之地,也可以表示北方的一种状态或行为。 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平」+ 「朔」。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存在差异。对于《平朔》这个词,古人可能采用不同的写法,如「穮朔」、「丕朔」等。不同的写法会根据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平朔》的例句: 1. 这个平朔之地是适合种植水稻的。 2. 他的性格平朔,从不言语过激。 3. 在北方的平朔地区,气候干燥寒冷。 在组词方面,《平朔》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汇,如: 1. 平朔之地:指北方平坦或平稳的地方。 2. 平朔气候:指北方地区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 3. 平朔性格:指平稳、温和的性格特点。 与《平朔》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平坦:形容地面平整,没有明显的起伏。 2. 安定:指处于平稳稳定的状态。 3. 平稳:形容稳定、不动摇的状态。 与《平朔》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波动:指不稳定、波动变化的状态。 2. 荒芜:形容土地贫瘠、没有生机。 3. 动荡:形容社会或政治不稳定、变动不定。 总之,《平朔》是一个形容地名、状态或行为的词语,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一”和“十”,可以指北方平坦或平稳之地,也可以表示北方的一种状态或行为。繁体写法为「平」+ 「朔」。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都属于《平朔》这个词的发展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