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朔的意思、平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朔的解释

又称“恒朔”。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这样太阳和月球黄经相等的时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因此,日食有时发生在月终的晦日,有时发生在初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历差失闰》:“盖歷法有平朔,有经朔,有定朔。”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置闰》:“古法用平朔,率三十二月而一闰,间有相距三十三月者。 唐 宋 以来,皆有定朔,则或相距至三十四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平朔是汉语历法术语,指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平均运动周期推算出的朔日(即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相为“新月”的时刻)。它区别于通过实际天文观测确定的“定朔”,是古代历法计算中简化朔望月周期的一种理论模型。

一、核心定义

平朔指在历法推算中,忽略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的不均匀性(如近地点、远地点的影响),仅采用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29.53059日)计算得出的朔日时刻。其特点是日期固定、计算简便,但与实际天象存在误差。

二、历法背景

中国古代历法长期采用“平朔法”,如汉代《太初历》、南北朝《大明历》等。唐代《麟德历》后逐渐被更精确的“定朔法”取代,后者通过修正月球轨道不均匀性,使朔日更符合真实天象。

三、计算方法

设某历法规定的朔望月平均长度为 ( P ) 日,则第 ( n ) 个平朔时刻 ( T_n ) 为: $$ T_n = T_0 + n times P $$ 其中 ( T_0 ) 为历法规定的初始朔日参考点。

四、意义与局限

参考资料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第三版)"历法"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 《中国古代历法》 张培瑜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
  3. 《中国天文学史》 陈久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注:因未检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词典资源,以上内容综合权威天文历法著作中的定义,确保学术准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

“平朔”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古代历法术语

  1. 定义
    古代历法家将月相周期平均定为29.5日,通过大小月交替(大月30日、小月29日)确定每月初一,称为“平朔”。
    但实际月相周期存在微小误差,导致太阳与月球黄经相等的时间(即真实朔日)可能与平朔日期不符,因此日食可能出现在月末(晦日)或初二。

  2. 历史演变
    唐代以前多采用平朔法,但因其误差问题,唐宋后逐渐被“定朔法”(按实际天文观测确定朔日)取代。


二、地理名称

指“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及其矿区、生活区的统称,位于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当地人也称其为“露矿”。


补充说明

部分词典(如、2)提到“平朔”有“平静而清晰”的引申义,但此用法未见于其他权威来源,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衍生含义,需谨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阿扑把臂入林百废俱兴百家衣体百壹八裔侧近尘羹涂饭趁空赤历历出圈村筋镫棒碘酒反法同盟锋栝扶质号丧好死哗动狐白裘眷注忼慨酷耽劳倦犁铧流苹吕管厖洪猫儿头髦杰庙市铭怀谋量貊炙拈花弄月曝阳谦毖亲枝遶指热忱日南至尚古神骥螫手诗誉授室蜀布暑簟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税种松风曲调峰往岁五劳虾鬼乡防显融小家门希腊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