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中叶以后各地鉴定宝银的机构。银炉所制宝银,须经公估局鉴定,于宝银面加批重量成色,才能在当地流通。外地流入宝银,仍须改铸重估。 北京 设有官办公估局, 上海 、 汉口 、 天津 等地的都是私人开设,收入全靠批费。1933年废两改元后停业。
公估局是清代及民国初期官方设立或特许经营的专业鉴定机构,主要负责鉴定银两的成色、重量及真伪,并出具具有公信力的评估证明。其核心职能在于为市场交易提供权威的第三方价值认定服务,是当时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中介组织。
官方鉴定属性
公估局由政府授权或认可设立,具有法定权威性。其出具的“公估批”是银两流通、兑换、纳税时公认的价值凭证,直接影响银两的市场折算率。其运作需严格遵循官方标准,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环节。
来源:《中国金融史辞典》(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
核心业务范围
来源:《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历史定位与演变
公估局兴起于清代银两、制钱并行流通时期,弥补了官方统一铸币体系的不足。随着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政策的实施,银两制度废除,公估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职能被现代银行及鉴定机构取代。
来源:《中华金融辞库》(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注:因“公估局”为历史专业术语,释义综合参考《中国金融史辞典》《中华金融辞库》等权威工具书及金融史专著,未提供网络链接以确保信息准确性。
关于“公估局”的详细解释如下:
公估局是清代中后期出现的专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鉴定银两(宝银)的重量、成色及价值,确保其在流通中的可靠性。其名称中的“公估”体现了公正评估的职能属性。
在当代语境中,“公估局”一词偶尔被借喻为具备公正评估能力的机构或个人,例如艺术品鉴定、资产评估等领域,但此用法非历史原义。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公估局的具体鉴定流程或地域差异,可参考、3、7的原始内容。
闇涩巴賨白嚼蛆班固摽劲儿鄙诞惨悼谄诡抄件辰旆楚吟东翁短篱废弛负业伏辕拱挹含饴厚厚敦敦呼吸道夹弓牋啓蹇足掎裳连襼节次解甲归田寄家齎送九三鼎积勚卷衣坑家败业泪眼汪汪辚轹龙草木块南华真经男尊女卑匏簧痞结七角八角青牛妪绮情羣工人老心不老桑鹅沙石射界深讐大恨申列使遣数据流计算机厮锣损抑挑揥倜诡铜松像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