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篆的意思、草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篆的解释

汉字书体的一种。篆貌隶骨,笔势飞举,刚劲有力。 汉 魏 宫阙题署多用之。 汉 蔡邕 《隶势》:“何草篆之足算,而斯文之末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草篆是中国书法史上一种特殊的字体形态,具有两重含义:

一、字体演变过渡形态 草篆主要指汉代篆书向隶书转化过程中出现的简率写法,其笔画结构保留了篆书的基本形态,但笔法已出现隶书波磔的雏形。《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汉字书体之一种,篆隶结合"。文字学家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指出,这种书体常见于汉代铜器铭文,反映了篆书隶变的中间状态。

二、艺术创作书体 在书法艺术领域,草篆特指以草书笔意书写的篆体字。明代书法理论家赵宧光在《寒山帚谈》中描述其"篆貌隶骨,笔飞白舞",强调篆体结构与草书运笔的结合。这种书体在清代金石学家邓石如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其《白氏草堂记》用笔连绵跌宕,突破篆书对称格局,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
  2.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3. 赵宧光《寒山帚谈》
  4. 邓石如书法作品集

网络扩展解释

草篆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特殊书体,其定义与特点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定义
    草篆融合了篆书与隶书的特征,表现为“篆貌隶骨”,即字形保留篆书结构,但笔法带有隶书的飞动与力度,整体风格刚劲有力。汉魏时期常用于宫阙匾额题署。

  2. 历史演变

    • 起源:东汉蔡邕在《隶势》中提及“草篆”,可能指掺入飞白笔法的篆书。
    • 发展:明代正式提出“草篆”概念,指以草书笔法写篆字,但未形成独立书体,因实践者稀少。
    • 实例:西周《散氏盘》的篆书草写被视为草篆雏形;秦汉简帛中的古隶也被认为具有草篆特征。
  3. 艺术特点

    • 笔势飞举,线条兼具篆书的圆转与隶书的方折。
    • 部分文献将其与“飞白书”关联,强调笔画中留白的艺术效果。
  4. 学术争议
    草篆的概念存在模糊性:一说是篆书快写变体,另一说为篆书向草书过渡的古隶。学术研究较少,未被系统归类为独立书体。

草篆是篆隶过渡时期的书写形态,兼具两种书体特征,多用于特定场合。其定义因历史语境差异而存在不同解释,需结合具体作品与文献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半壁半空半疑半信宝镊表欵冰排子朝笏黨籍丹简道室地铁底掌逗头耳下腺幡子辅殷高奇鼓下捍棒涸浊滑雕画意诗情恢博讲图嘉勋救焚益薪克乱里丑捧心烈壮历历落落陵侮卵与石鬭陆沉牧放难义拏音撚支扭送盘护破械气禀敧邪驱羊旧节人我弱枝枣桑蚕丝撒手擅离职守饍宰时士收使鼠屎污羹随乡入俗胎育歪派相顾闲言泼语鲜羽嚣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