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相当于三公辅相的才识和名望。《梁书·王暕传》:“ 暕 年数岁,风神警拔。时 文宪 作宰,宾客盈门,见 暕 相谓曰:‘公才公望,復在此矣。’”
公才公望
释义:指具备三公(古代最高官职)的才识与名望,形容人才德出众,堪当重任。
字面拆解:
合指兼具高位所需的才能与声誉。
引申义:
形容人德才兼备,声望卓著,足以胜任要职。
《汉语大词典》:
“公才公望”谓具备三公的才识和名望。形容才识、声望极高。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第2卷,第58页。
《辞源(修订本)》:
赞誉人才德出众,足以担任公卿之位。
来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0183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指人既有才干又有威望,能担当大任。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48页。
出自《梁书·王暕传》:
“公才公望,复在此矣。”
南朝梁武帝赞誉王暕(王俭之子)时所言,意指其继承父亲王俭的才德与声望,足以位列三公。
文献依据:中华书局点校本《梁书》卷二十一,1973年,第324页。
《南史·谢举传》:“公才公望,复属之矣。”
多用于赞誉政界、学界领袖(如:“这位学者公才公望,是院士的有力人选”)。
综上,“公才公望”作为褒义成语,强调才干与威望的兼备性,其权威释义以《汉语大词典》《辞源》为基准,典故可溯至南朝正史,语义从官职标准扩展至广义领袖素养。
“公才公望”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用法及出处可综合解释如下:
“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意为孔愉有才能但声望不足,丁潭有声望但才能不足,两者兼备者才是理想人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例句,可参考《世说新语》原文或权威成语词典。
犲山承泄刺促从正大獃磴道冬温夏凊费害分厘毫丝辅车相依俯仰无愧改天赶情管蔡镐洛何筭滑菜鬟露回聘佳绝僵桃代李检恤兼紫角剑解结进用撅子揩磨廉孝满爰毛蓬蓬梅落幕宾难说虐疾驽马奴子片词魄散魂飞前部乔躯老七典鹊啅如干涩体摄辅是非口舌筮史送路俗解素韵贪汚跳虫忘其所以蚊香晤叹湘娥享会香料面闲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