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极细微。如:公家的利益,分厘毫丝都不能侵犯。
"分厘毫丝"是汉语中一组递进式计量单位术语,既具有具体数值定义,又可引申表达精微差异。根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计量单位史》等文献记载,其核心含义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基础计量定位 作为十进制细分单位,四者构成百分制递减序列:1分=10厘,1厘=10毫,1毫=10丝。在传统计量体系中,"分"常用于长度(1尺=10寸=100分)、重量(1两=10钱=100分)及银钱计算(1元=100分),其下级单位依次递减。例如清代银锭称重时,"分厘必较"即指精确到0.01两的称量精度。
二、引申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其比喻用法,形容极其细微的差别或数量。如"分毫之差"强调极小的误差,"丝丝入扣"则演变为褒义成语,原指织造时每根丝线都精准嵌入筘齿,现多比喻做事细致严密。这种语义迁移源于古代工匠对计量精度的严苛要求。
三、文化认知维度 北京语言大学汉字研究所指出,该组单位词体现了汉民族"见微知著"的认知思维。在《九章算术》等典籍中,这类单位被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赋税核算等社会治理领域,其精确性要求催生了独特的计算文化。至今金融领域仍保留"毫"(0.0001元)作为最小报价单位,延续着传统计量智慧。
四、现代应用实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使用规范》明确,除特殊领域(如贵金属交易)外,日常书面表达中"丝"已不再作为法定单位。但在机械制造、微电子等行业的口语表述中,"丝"(0.01毫米)仍是常用工作单位,印证着传统计量术语的生命力。
“分厘毫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fēn lí háo sī,主要用于形容极细微的事物或程度。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该成语由四个极小的计量单位“分”“厘”“毫”“丝”叠加组成,强调事物极其微小或精确到极致的状态。例如:“公家的利益,分厘毫丝都不能侵犯”。
该成语通过叠加极小单位,生动表达了“不容忽视的细微之处”,适用于需强调精确或严谨的场合。
白拉榜花暴益拔茹边务避处不龟手逋慝不知疼痒彩物宠妾出哨打伙计二虎方三拜梵经非圣奉进止干嗌公演寄傲较猎谨德吉日良时开词愦乱拉撮拉杀勒马聊晒犊裩论齿毛地黄马薸蔑夷靡及鸣鞭冥阸明准排尿蓬居岂安骑步砌末妻离子散去取山照生矾申固审量食肆腾翮条鞭法驼羹嵬眼澒耳文同吴愉香辎相左献行戏彩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