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书。 汉 应璩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想雅思所未及,谨书起予。 应璩 白。” 唐 权德舆 《再从叔故京兆府咸阳县丞府君墓志铭并序》:“谨书官次,以纳幽穸。” 宋 韩元吉 《书<许昌唱和集>后》:“ 淳熙 二年九月,具位 韩某 谨书。” 清 焦循 《书谢少宰遗事》:“其遗事仅著於 扬州 者,或未徧知,谨书以附诸后。”
“谨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恭敬地书写,常用于正式或庄重的场合,表达对书写内容的重视和尊重。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同义词
与“敬书”“拜书”等类似,均体现书写者的谦逊与庄重。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现代场景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书法应用,可参考古籍或书法题跋实例。
谨书是一个成语,意为谨慎书写的信件或文字。谨慎书写代表着对内容、用词、形式等都非常慎重小心。
谨字由谨部和今笔组成。谨部属于丝字旁,表示与心思、情感等相关的意思。今笔则表示该字的发音与音调。
谨书最早出现在《文献通考·世本考》中,形容某人写信非常慎重。后来在宋代的《元字经纶》中也有提到使用“谦笔严书”来表示写信时应该慎重。
在繁体字中,谨书为謹書。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谨字的谨部常用左右结构,属于会意字。而今笔则采用单独形状来表示。
他写的信总是谨书,有时候甚至会反复修改多次。
谨慎、谨慎小心、谨慎行事
慎重、小心、谨慎
草率、马虎、大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