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高拨子的意思、高拨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高拨子的解释

徽剧主要腔调之一。京剧、婺剧等剧种也用高拨子。简称拨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高拨子是京剧及部分地方戏曲中的一种重要唱腔曲调,属于板腔体结构,具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和戏剧功能。以下从戏曲音乐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来源

高拨子源于徽调中的拨子腔,清代中叶随徽班进京融入京剧体系。其名称中的“拨”指伴奏乐器以弹拨乐器(早期为“火不思”,后改用胡琴)为主,“高”则形容其音调高亢激越的特点。该唱腔通过板式变化(如导板、回龙、原板、散板等)表现复杂情绪。

二、核心音乐特征

  1. 调式与音阶

    采用特殊的“反调”系统,定弦为“1-5”(胡琴里外弦),旋律多在高音区展开,形成慷慨悲壮的听觉效果。其音阶结构融合了七声音阶与特性音程,如频繁使用“4”“7”两个偏音增强戏剧张力。

  2. 节奏与板式

    典型板式包括:

    • 导板:自由节拍,用于人物激昂出场
    • 回龙:紧接导板的垛句,情绪递进
    • 原板:中速叙事段落
    • 摇板:唱腔与伴奏节奏错位,表现冲突 (参考《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北京卷》第三章)

三、艺术表现功能

高拨子擅长刻画英雄末路、忠臣受难等悲壮情境,如《徐策跑城》《野猪林·发配》等经典剧目。其声腔棱角分明,通过大幅度的音程跳进(如六度、八度)和强烈的力度对比,强化人物内心的激愤与抗争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京剧声腔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

  1.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中国戏曲学院官网《京剧音乐概论》学术专栏
  3.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板腔体戏曲唱腔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高拨子是戏曲领域的重要腔调,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以下要点说明:

一、基本定义

高拨子是一种戏曲腔调,源自明末清初徽调中的拨子腔,由西秦腔与安徽昆弋腔等融合演变而成。主要应用于徽剧、京剧、婺剧中,常简称为“拨子”。

二、艺术特点

  1. 音乐风格:继承梆子腔的高亢激越,但融入了南方腔调的悲怆苍凉感,形成高亢中带悲愤、激越中显苍凉的独特旋律。
  2. 伴奏乐器:京剧高拨子使用大筒胡琴伴奏,定弦为do-so,音色具有类似反二黄的情调特征。
  3. 板式结构:包含导板、碰板、回龙、原板、散板等多种板式,其中垛板以铿锵节奏和跳跃性旋律为特色,结尾常拉长腔营造特殊韵味。

三、历史渊源

高拨子的形成与明末清初戏曲交流密切相关:西秦腔传入安徽后,与当地昆腔、弋阳腔等结合,逐步发展出兼具南北特色的拨子腔系。

四、常见误解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高拨子”解释为形容人声激昂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戏曲领域依据,应以专业戏曲术语为准。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沪江词典或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挨捕骜然备用金补定采气穿空楚练出淋麤衰盗犯定做赅赡寡德夯歌花唇环宇呼韩妇隳紊胶柱噤齘疾时快步流星莱比锡婪浊敛衽廪银楼庭禄粟米囊拟喻平乐苑青春子齐三士祈死秋魄犬迹狐踪取节三国演义三豪僧字上市公司诗叟水凌凌说艺死而不朽厮熟宿草韬辉天虾铁达铁达啼哭郎君童子试退如山移温情武弁乡隣香水兰效命溪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