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身虽死而言论、事业等长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穆叔 如 晋 。 范宣子 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 穆叔 曰﹞:‘ 豹 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国语·晋语八》:“ 鲁 先大夫 臧文仲 ,其身殁矣,其言立於后世,此之谓死而不朽。”
“死而不朽”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指人虽然死亡,但其言论、功业或德行能长久留存于世,不被时间磨灭。核心在于强调精神或成就的永恒性,而非肉体的存续。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左传》原文或相关历史评注。
《死而不朽》是一个包含四个字的成语,意思是虽然人死了,但名声和事迹却能永垂不朽。
该成语的拆分部首是“歹”和“口”,其中“歹”表示“死亡”,“口”表示“言语”。它由20个笔画组成。
《死而不朽》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最早出现在《墨子·公输》这篇文章中。成语的原意是指一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得个人形象在世人心目中永远不会被遗忘。
现在,在一些繁体字的场合,成语《死而不朽》可能会写成「死而不朽」。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成语《死而不朽》也有一些变体写法,比如《世而不朽》、《死而不朽》等。
下面是《死而不朽》成语的例句:
他的贡献和业绩使他成为了一位死而不朽的伟人。
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仍然广为人知,他真是一位死而不朽的文学家。
与成语《死而不朽》意思相关的组词有:名垂千古、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等。
与成语《死而不朽》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山高水长、留名青史等。
与成语《死而不朽》意思相反的成语有:千古一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