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死而不朽的意思、死而不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死而不朽的解释

指身虽死而言论、事业等长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穆叔 如 晋 。 范宣子 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 穆叔 曰﹞:‘ 豹 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国语·晋语八》:“ 鲁 先大夫 臧文仲 ,其身殁矣,其言立於后世,此之谓死而不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死而不朽”汉语释义及文化解析

“死而不朽”是汉语中的经典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人虽离世,但其精神、功业或声名长久留存于后世。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承载着中华文化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 “死”:指生命终结,肉体消亡。
    • “不朽”: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指永不磨灭。
    • 合并释义:肉体消逝但精神永存,强调超越个体生命的社会贡献或道德影响。
  2. 文化内涵

    该词体现了儒家“三不朽”思想(立德、立功、立言),如《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指出其“以德业超越生死”的伦理意义[来源1]。

二、历史用例与演变

  1. 早期文献

    • 《国语·晋语八》记载鲁国大夫叔孙豹提出“死而不朽”的标准,与“世禄”对比,突显精神传承的重要性[来源2]。
    • 唐代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以“死而不朽,惟尊其言”评价文人成就,扩展至文学领域。
  2. 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中,该词常被用于纪念杰出人物(如科学家、艺术家)的持久贡献,或形容文化遗产的永恒价值。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词典释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人虽死,精神或业绩不磨灭”[来源3]。
    • 《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强调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来源4]。
  2. 学术研究

    学者汤一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中分析,此成语反映了中国哲学“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取向[来源5]。


引用来源标注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
  2. 《国语·晋语八》中华书局,2013年校注版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4. 《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2015年修订版
  5.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网络扩展解释

“死而不朽”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1.基本释义

指人虽然死亡,但其言论、功业或德行能长久留存于世,不被时间磨灭。核心在于强调精神或成就的永恒性,而非肉体的存续。


2.出处与典故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核心要素


4.例句与延伸


5.用法与结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左传》原文或相关历史评注。

别人正在浏览...

卬角八路宾客盈门波兹南不得已而用之不知所言超卓茶仙乘肥抽考炊金馔玉麤犷代北地厌东西厂蠹民儿妇防盛溉浸釭花钢条给孤独园根深叶茂根体还籍航空港桁杨含酸合子利钱洄曲见赆劫掎羁丱惊飙脊髓拦障理茬儿猫头竹潘鬓赔钱货骈衍纰薄批风抹月辟寒香千水万山齐严热锅上蚂蚁沙表射生儿十二监试守孝子诗纂宋斤鲁削讨撮特识遗秉委仗献凯小録小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