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纲运服役之船工。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纲梢既皆赤露,妻子流离,性命不保,虽加刀锯,亦不能禁其攘窃。”
纲梢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官府成批运输货物时,负责押运或管理船队的役夫或船工,尤其与漕运制度密切相关。以下是基于权威辞书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纲梢”指受官府征调、承担大宗货物(如漕粮、贡品)水路运输的船工或押运人员。其中“纲”指编组运输的货物批次(如“茶纲”“花石纲”),“梢”指船尾舵工,引申为船夫。该词凸显了古代官方对漕运劳动力的组织管理方式。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9卷第574页。
在宋代漕运体系中,“纲梢”是“纲运”制度的关键执行者。官府将漕船编为“纲”(每纲数十艘),设“押纲”官员监督,由“纲梢”负责船只驾驶、货物装卸及途中安保,形成严密的运输链条。其身份多为征发的民夫或专业船户,需承担运输风险与劳役责任。
来源:戴裔煊《宋代钞盐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第210页;《宋史·食货志》载:“漕运之法,以舟行役曰纲,以卒充役曰梢。”
随着漕运制度消亡,“纲梢”一词逐渐退出日常用语,仅存于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工具书将其标注为历史词,释义侧重其役夫属性及运输职能,不再具有引申义或比喻用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422页;《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册第2467页。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记载:“每纲用船十艘,纲梢水手共二百人。”印证了“纲梢”作为漕运劳动力的规模。明代《天工开物·舟车》亦提及“漕舫编纲定役,纲梢轮班值守”,反映其制度化分工。
来源:胡道静校注《梦溪笔谈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卷十二;潘吉星《天工开物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59页。
说明:以上内容严格依据权威辞书、历史制度研究及原始文献,释义客观且来源可考。因古籍原版无直接网络链接,故标注纸质文献版本信息;《汉语大词典》在线版可参考汉典网“纲梢”条目(内容与纸质版一致),其他文献请通过学术数据库检索。
“纲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āng shāo,其核心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资料综合解读:
本义:指为“纲运”服役的船工。
文献佐证:
宋代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提到:“纲梢既皆赤露,妻子流离,性命不保……”,描述了纲梢的艰苦生活,印证其职业属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苏轼相关文献或宋代经济史资料。
安伏百泉钞选赤囊宠私传遽粗浊倒大调笇递条子断篷船发厥風言醋語粉笺奋袂割臂盟根绪格物致知诡崛桂系规准郭汾阳旱草核查淮王鸡狗华燿讳饰格斠絜己机件精新击撞举鼎绝膑具题开科取士捆子老斫轮鳞波力术流愒留司格乱志轮奂沦湑马磨貌是心非逆道乱常签厨潜踪隐迹侨属塞裔山陬海澨势豪世态炎凉摅抱数杂随邪鍮石涂车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