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干黩的意思、干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干黩的解释

亦作“ 干瀆 ”。犹冒犯。《宋书·颜延之传》:“但时制行及,归慕无赊,是以腆冒愆非,简息干黷。” 唐 韩愈 《上兵部束侍郎书》:“干黷严尊,伏增惶恐。” 宋 苏辙 《四论熙河边事札子》:“今日之命,臣虽不言,於臣职事,非有害也,而臣再三干瀆圣听,诚有説也。”《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别的东西不来干瀆,只这件,是宅上有餘的,故此敢来开口。”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议者欲举 晋 衰以来夷 汉 之种姓,一切疏通分化之,使无干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干黩”在现代汉语中属于生僻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冒犯、轻慢”,多用于描述对尊长或神圣事物的不敬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典文献用例,可作如下解析:

  1. 词义构成

    “干”本义为盾牌,引申为触犯(如“干犯天威”);“黩”原指污浊,后衍生出亵渎之意(如“黩神”)。二字连用强化了“轻率侵犯”的贬义色彩。

  2. 使用语境

    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宗教礼仪、君臣关系等庄重场合,如“祭祀不可干黩”(《礼记注疏》)。现代汉语中偶见于历史小说或学术讨论,如“干黩礼法,终致祸端”。

  3. 近义辨析

    与“亵渎”相比,“干黩”更强调行为上的直接冒犯;与“忤逆”相比,则侧重对抽象规则(如礼制、神权)的践踏,而非具体人际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干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根据文献记载,“干黩”意为冒犯、侵扰,常用于表达对尊长或权威的不敬行为。例如:

使用场景

该词多出现在古代文书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其近义词包括“冒犯”“亵渎”,但“干黩”更强调因言行失当造成的侵扰,常见于自谦或严肃语境(如奏章、书信)。

注意区分

需与发音相近的“干哕(gān yuě)”区别:后者指无实物呕吐的生理现象,属于医学词汇,与“干黩”无关联。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笾铏碧沚不见棺材不落泪差占吃口村务酒丹谿淀积兑音恶棍发厥放松凡宇法食风雨连床分尸肤知告老在家隔瘼官斋鬼质还年驻色昏霿江鸥讥贬兢兢翼翼惊救镜子劲气久旷酒蟹谲荡蜫蚑连六鼇俚歌零落山丘吝顾留淫龙鹏曼陀铃萌牙内将军情不自禁奇希认透三等色差少谴神游食古不化式仰虽死犹荣条综头须推东主西褪落外来词无柰仙宫小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