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逍遥台的意思、逍遥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逍遥台的解释

(1).在 山东省 滕州市 。故 薛城 之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三·兖州府》:“ 临城驛 逍遥臺 ,在故 薛城 南十里。《左传·庄三十一年》‘筑臺于 薛 ’,即此臺也。 齐宣王 时, 孟尝君 归 薛 ,乃更筑之,名曰 逍遥 。”

(2).在 广东省 曲江县 南, 隋 刺史 薛道衡 所建。 唐 张九龄 《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故郡城有荒臺焉,虽层宇落搆,而遗制岿然,邑老相传,斯则 薛公 道衡 之所憩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逍遥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释义

逍遥台指中国古代一处著名的园林建筑遗址,特指西汉梁孝王刘武在梁国(今河南商丘永城)所建的离宫别馆。其名称源自“逍遥”一词:


二、历史背景与典故

逍遥台为西汉梁孝王所建“梁园”(又称“兔园”)的核心建筑之一,常见于古籍记载:

  1. 《史记·梁孝王世家》:

    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内含宫观台榭,逍遥台即其中标志性建筑。

  2.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明确记载“逍遥台在(宋城)县东,梁孝王与邹阳、枚乘等游处”,印证其文人雅集功能。

  3. 文学意象:

    李白《梁园吟》“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等诗作,均以逍遥台象征超脱尘世的理想之境。


三、文化内涵

逍遥台承载三重文化意义:

  1. 帝王苑囿的实体象征

    反映汉代贵族“高台榭、美宫室”的园林营造风尚(参考《三辅黄图》。

  2. 文人精神的寄托

    成为后世诗词中“逍遥”理想的物化载体,如谢惠连《雪赋》“梁王不悦,游于兔园”即述其雅事。

  3. 地理遗迹的延续

    今河南永城芒砀山存有梁孝王陵及梁园遗址,逍遥台作为历史地名沿用至今(见《永城县志》。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3. 司马迁. 《史记·梁孝王世家》. 中华书局, 1959.
  4.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卷七》. 清代武英殿刻本.
  5. 彭定求等编. 《全唐诗·李白卷》. 中华书局, 1960.
  6. 佚名. 《三辅黄图·苑囿》. 四库全书本.
  7. 永城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永城县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来源版本信息以增强学术可信度。)

网络扩展解释

“逍遥台”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既可作为历史遗迹的名称,也可引申为表达心境的成语。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逍遥台”由“逍遥”(心情愉悦、无忧无虑)和“台”(高台建筑)组成,字面可理解为“让人感到逍遥自在的高台”。其含义包含两方面:

  1. 实际建筑:指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台阁,如山东滕州与广东曲江的两处遗迹。
  2. 抽象比喻:象征无拘无束、闲适自在的精神状态,常作为成语使用。

二、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

  1. 山东滕州逍遥台

    • 位于故薛城南十里,最早见于《左传·庄公三十一年》“筑台于薛”的记载。
    • 战国时,孟尝君(田文)归薛后重建,并命名为“逍遥台”。
  2. 广东曲江逍遥台

    • 由隋朝刺史薛道衡所建,唐代张九龄曾作《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描述其遗迹。

三、成语与象征意义

作为成语,“逍遥台”被赋予以下内涵:


四、使用场景

  1. 文学描述:用于诗歌或散文中,烘托闲适意境,如宋代陈岩的七言诗《逍遥台》。
  2. 日常表达:形容人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例:“置身山水间,如登逍遥台。”

“逍遥台”既是承载历史记忆的古代建筑,也是文人墨客借物抒怀的意象。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遗迹的文献记载,可参考《读史方舆纪要》或唐代张九龄的诗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屯冰海冰玉蒇工麤猥大锉碓黛耜點銅壺迭暴独辟肺膈扶助妇子诰章公权狗洞还策濠梁观鱼魂惭色褫奬砺燋然交通壕静智金门步酒直霁雾科柏旷度类集疠疵灵牀领门儿泷吏马勺磐结陪斩迁民樵女轻工业部清婉癯弊纱橱少气无力莎帷省彻申守时柄适趣守信四德死期酸吟随葬檀杏脱叶晚秋祥麟纤苛懈倦溪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