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量的意思、概量的详细解释
概量的解释
(1).概和斗斛等量器。《新唐书·叛臣传上·梁崇义》:“﹝ 梁崇义 ﹞以概量业於市,力能舒鉤。”《宋史·理宗纪二》:“诸路和糴给时直,平概量,毋科抑,申严收租苛取之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富人﹞徵集僕隶,陈设概量……今拟以歷年积粟,尽贷乡邻。”
(2).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汉 荀悦 《申鉴·时事》:“谁毁谁誉,誉其有试者,万事之概量也。” 黄省曾 注:“言考试品贤能之虚实,犹概量较米粟之多寡也。”
用量器来确定谷物的多少。《宣和遗事》后集:“比来州县受纳租税,务加概量,以规出剩,可令禁止。”
词语分解
- 概的解释 概 à 大略,总括:大概。概论。概述。概貌。梗概。概要。概算。概括。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率(概率论的基本概念。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称为此事件的“概率”。亦称“或然率”
- 量的解释 量 á 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用计测器具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确定、计测:计量。测量。量度。量体温。 估计,揣测:估量。思量。打量。 质 量
网络扩展解释
“概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ài liàng,其含义可分为以下层次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大致的估计或评价,强调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而非精确计算。例如:“他的分析只是概量,未涉及具体数据。”
二、详细释义
-
字面工具义
“概”指刮平斗斛的木板,“量”为斗斛等量器,合称指古代衡量谷物容量的工具。例如《新唐书》记载:“以概量业于市”,描述用工具公平测量粮食。
-
比喻标准义
引申为衡量事物的准则。如汉代荀悦《申鉴》提到“誉其有试者,万事之概量也”,比喻通过试验评价事物的可靠性。
-
现代引申义
现代多用于表示粗略估计或整体性评价。例如在商业或研究中,常用“概量分析”指代初步评估阶段。
三、语境应用
- 历史场景:常见于古代粮食征收、市场交易中,强调公平计量。如《宋史》记载:“平概量,毋科抑”,要求官府按标准收税。
- 现代用法:多用于学术或日常表述,如“对市场需求进行概量分析”。
四、注意事项
- 区分“概量”与“概况”:后者指总体情况(如“城市概况”),而“概量”侧重估算或标准。
- 避免与“计量”混淆:前者强调粗略,后者强调精确。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例证,可参考《新唐书》《申鉴》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概量(gài liàng)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对事物的大致范围或数量的概括和估算。
拆分部首和笔画:
部首:木(mù)
笔画:10画
来源:
概量一词的来源较为晚期,其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庾子山集》。概量在文言文中也有出现,用以描述人们对事物进行估算和概括的行为。
繁体字:
概量的繁体字为「槩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概量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由于汉字演变和书写形式的变化,古代的概量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例句:
1. 我们只需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概量的估算,不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2. 我通过对市场的概量研究,得出了这个产品的销售预估。
组词:
衡量、比量、量度、计量
近义词:
估算、大致、猜测
反义词:
精确、准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妳拜把子宝串被旨秉圭承廕侈袂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搐缩丛凑大车以载诞布丹宸东华门冻梨兜肚裤笃固二二糊糊斐韡封建割据挂服鬼阵骇机捍御贺老湖黄蘖简编寂寂今来古往进寿今文尚书扣盘扪龠老罴当道乐丧寥邃名符其实民謡臬宪破卵倾巢乾纲磬地清罇亲吻秦筝赵瑟穷宙瑞光视角室如悬罄书字通滙头痛脑热望羊晚莟无辱象马香泉衔须瑕窍锡剧喜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