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敷奏;奏陈。《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傅奏其勇。”《汉书·宣帝纪》:“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各自奏陈其言,然后试之以官,考其功德也。”《后汉书·梁统传》:“谨表其尤害於体者傅奏於左。”《新唐书·张嘉贞传》:“居位三年,善傅奏,敏於裁遣。”
“傅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fù zòu,其核心含义为敷奏或奏陈,即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上级陈述意见、请求或汇报事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古代文献用例
“傅奏”是古代政治场景中的高频词,强调正式、有条理的陈述方式。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文献(来源:)。
傅(fù)字由“亻”(人的部首)和“尃”(辅的本字)组成,共计8笔。
奏(zòu)字由“女”(女的部首)和“郎”(郎的本字)组成,共计8笔。
傅字来源于“尃”字,早期表示辅佐,有时也表示教导。奏字佚文,其本义是歌颂、表演,后引申为演奏乐器、表达感情的意思。
傅字在繁体中保持相同写法。
奏字在繁体中则写作「奏」,字形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古代傅字写法为「後」,而奏字写法为「奏録」,字形与现代略有差异。
他受到了老师的傅导,才能发展出自己的才华。
他精湛的琴技奏响了整个音乐厅。
傅导、傅佐、傅教、辅傅、教傅、奏乐、乐奏、奏响、表演。
辅助、指导、教导、演奏、表现。
领导、独奏、寂静、沉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