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浮征的意思、浮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浮征的解释

超额征收。 清 贝青乔 《哀甬东诗小序》:“ 鄞县 赋额浮徵逾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浮征是汉语词汇中具有特定历史语义的税收术语,指官府在正税定额之外以“附加税”形式强制征收的款项。该词由“浮”与“征”二字构成,“浮”取“超出”“虚增”之义,“征”即“赋税征收”,合指非正式、超标准的苛捐杂税。

从历史语境分析,浮征制度常见于明清两代。明代《万历会计录》记载,地方官吏常借“备边”“修河”之名加征田赋,形成“岁派浮征逾正供”的现象。清代《赋役全书》更明文规定,各省可依“耗羡”之名加征银两,导致“正赋一两,浮征至二三两”的积弊。

该词汇在文献中的使用呈现两个维度:一是指征收方式,《清史稿·食货志》载“州县私增浮征,民不堪命”;二是指具体税项,如《明实录》提及“加派浮征,岁无虚日”。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额外征收的赋税”,强调其非法定性和剥削性特征。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明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浮征”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判断:

  1. 基本含义(权威解释)
    根据汉典等权威来源,“浮征”指超额征收(通常用于赋税领域)。该词最早见于清代贝青乔《哀甬东诗小序》:“鄞县赋额浮徵逾倍。”。此处“浮”表示超出额定标准,“征”即征收,多用于描述历史上官府对赋税的过度征敛。

  2. 其他语境的可能含义

    • 虚假的征兆或表象:部分非权威来源(如、6)提到“浮征”可解释为虚假的称颂或表面迹象,但这种用法缺乏文献佐证,可能是现代误用或方言衍生义。
    • 文字拆分释义:单字“浮”可指漂浮、虚浮,“征”有征兆、征收等意,但组合成词时需以历史文献用例为准。
  3. 使用注意事项
    在学术或正式文本中,建议采用“超额征收”这一含义,尤其在涉及历史、经济相关内容时。若遇到文学作品中的特殊用法,需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把酒表贤憋古赤支沙带量蹈波道得应得踧踖东绢蜰虫妃匹风鲠分辙佛堂宫坛怪惑龟辩规鉴嘓嘟寒涩黑色金属宏洽厚泽黄金失色讙言华重帍裱脚镯戒色辑合妓籍积俭惊叫九子山剧人开耳魁人老区龙举云兴芦酒蛮民弥龙末冬南棹北辕铙鼙旁録巧宦寝不成寐清官难断家务事锐挫望绝绥服兔辉图穷匕现完郛微芳违事偎亵巷尾街头像心如意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