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牛的意思、火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牛的解释

(1).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语本《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 燕 军, 燕 军夜大惊。” 宋 苏轼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火牛入 燕 垒,燧象奔 吴 军。”《元史·按竺迩传》:“ 夔 夜驱火牛,突围出奔。”

(2).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枪揭火牛焚之,战舰既然,贼皆溃走。” 胡三省 注:“火牛,缚草为之,爇以烧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火牛”作为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古代战争中的火攻战具

  1. 基本定义
    指在牛的双角绑缚兵刃,尾部捆扎浸油芦苇并点燃,驱使其冲入敌阵的战术工具。这一用法最早记载于《史记·田单列传》,齐将田单在公元前279年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成为经典战例。

  2. 战术特点

    • 构造:牛角绑兵器,尾部浸油脂的芦苇作为引火物。
    • 效果:燃烧的牛群因疼痛发狂冲击敌军,配合后续部队扩大战果。
    • 历史应用:唐代《资治通鉴》也记载了火牛作为火攻战具的案例。

二、现代俗称(方言/特定领域)

在部分方言(如粤语)中,“火牛”指电源变压器,主要用于电压转换。该称呼源于变压器工作时可能发热的特性,属于非学术性俗称。

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火牛

火牛,又称火董案,是指犯罪嫌疑人被警方用火烧伤的刑罚。该词汇的拆分部首是火和牛,共有9个笔画。火牛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一种严厉的刑罚手段。

繁体字

火牛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火牛」,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火牛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据古籍记载,火牛的古汉字写法为「火廁」。廁即古代厕所,来源于火刑被执行时犯人烧毁的地方。

例句

1. 那个罪犯犯下了严重的罪行,被判处了火牛刑。

2. 这起火牛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组词

1. 火刑:指利用火烧伤的刑罚。

2. 牛刀:指用来宰杀牛的刀具。

3. 火烧:指用火点燃烧毁或烧伤。

4. 刑罚:指法律对犯罪者施加的处罚或惩罚。

近义词

火烧、火刑刑罚

反义词

宽容、宽大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