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福音堂的意思、福音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福音堂的解释

指*********堂。 李聚奎 《士兵的愿望》:“我们九连由连长……率领到了训练处住的福音堂后面的高坡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福音堂,汉语词汇,特指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ism)用于举行礼拜、宣讲教义和开展宗教活动的专门场所。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述:

  1. 核心定义与词源 “福音堂”由“福音”与“堂”组合而成。“福音”源于基督教核心概念,指“好消息”(希腊文:εὐαγγέλιον / euangelion),特指耶稣基督的救赎信息。《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基督教徒称耶稣所说及其门徒所传播的教义”。“堂”在汉语中意指公共场所或厅房,此处专指进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空间。因此,“福音堂”即指传播基督教福音、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

  2. 功能与特征 福音堂是新教各宗派(如路德宗、长老会、浸信会、卫理公会等)进行集体宗教活动的主要地点。其主要功能包括:

    • 礼拜聚会: 信徒定期聚集进行唱诗、祷告、读经和听道。
    • 宣讲福音: 牧师或传道人讲解《圣经》教义,传播基督教的信仰核心。
    • 施行圣礼: 举行洗礼和圣餐礼(或称擘饼聚会、主的晚餐)等仪式。
    • 宗教教育: 开展主日学、查经班等活动,教导信徒和慕道友。 相较于天主教堂(Cathedral/Church)或东正教堂,福音堂在建筑风格和内部陈设上通常更为简朴,更强调讲台(用于宣讲)而非祭坛(用于献祭),体现新教“因信称义”和“信徒皆祭司”的教义重点。
  3. 历史与文化背景 “福音堂”一词在中国近代史上尤为常见。随着19世纪西方新教传教士来华传教,他们在各地建立的教堂多被称为“福音堂”。这些场所不仅是宗教中心,也常伴随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因此,“福音堂”也承载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示例用法: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 - “福音”、“堂”条目释义。
  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七版) - “教堂”、“新教”相关条目。
  3. 卓新平,《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 介绍基督教教堂功能。
  4. 王美秀等,《基督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 阐述新教教堂特点。
  5. 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 论及福音堂在近代中国的角色。

网络扩展解释

福音堂是基督教堂的别称,主要用于基督教(新教)的宗教活动场所。以下从定义、历史背景和建筑实例三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定义

福音堂的汉语释义为“基督教堂”,主要用于传教、礼拜及宗教教育等活动。该词常见于中国近代基督教传播历史中,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

二、历史背景

  1. 起源与发展
    中国最早的福音堂可追溯至19世纪中后期。例如东莞福音堂(1863年由美国传教士香卡文创建),曾经历义和团运动被毁、重建,并兴办培英小学和圣经学院。

  2. 功能扩展
    部分福音堂兼具社会服务功能,如福州闽安福音堂(1871年始建)曾设立诊所,后发展为信徒自筹资金重建的现代教堂。

三、典型建筑实例

  1. 广东东莞福音堂
    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福音堂之一,是东江流域基督教传播的重要据点,现存建筑为1981年后恢复使用。
  2. 四川阆中福音堂
    又名圣约翰大教堂,建于1898年,是西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具有西洋建筑风格。
  3. 安徽宿州福音堂
    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兼具宗教活动与文化交流功能,是当地基督教信仰的标志性场所。

四、文化意义

福音堂不仅是宗教场所,还反映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例如东莞福音堂曾培养数百名教会骨干,推动了区域基督教发展。


如需了解具体教堂的开放信息或详细历史,可参考当地宗教协会或文化部门发布的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标劲闭废伯始漕庾痴倒驰溯酬论创瘢储命藂薄当行出色电迅短见軃神犯斋風行草靡凫分盖然判断改议耿黾棺材穣子瓜片合闻轰鸣华晖花瑞酱油醮妇解愠金鸡纳霜金练酒阑客散拘罢客处矿政宽易灵椿六如居士隆波冒訽蹑屩担簦配主彭蠡偏咎破陋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气充志骄穷戹秋霜软温温散散停停纱帽升翥婶太太戺庭授精肆议铜围相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