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應的意思、符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應的解釋

上天顯示的與人事相應的征兆。《史記·孝武本紀》:“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於天地。” 漢 班彪 《王命論》:“若乃靈瑞符應,又可略聞矣。”《南史·元兇劭傳》:“所奉天神,當賜符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符應(拼音:fú yìng,注音:ㄈㄨˊ ㄧㄥˋ)是源自中國古代天人感應思想的概念,指上天通過特定征兆與人間事務相呼應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符應指自然界或社會出現的特殊現象(如谶語、符物、歌謠諺等),被解讀為與重大人事變動(如朝代更疊、帝王即位等)相呼應的征兆。例如:

曆史記載

  1. 《史記》記載漢武帝封禅時"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應"
  2. 班彪《王命論》提及符應作為政權合法性的依據
  3. 南朝《南史》記載劉劭謀反時自稱"所奉天神當賜符應"

主要特征

現代理解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在曆史研究中出現,反映古代中國特有的宇宙觀和政治文化現象。需注意與成語"符應"(指符合要求)區分,後者屬現代誤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符應》的意思

《符應》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符合、一緻,表示事物相互符合、相互一緻的狀态。

《符應》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符應》的部首是⺮(竹字頭部),總共有11個筆畫。

《符應》的來源

《符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時期。在甲骨文中,用來表示“符合、適應”之意。

《符應》的繁體

《符應》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符應」,字形上保留了原詞的意義和結構。

古時候《符應》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寫法中,《符應》的字形稍有差異。在今天的《符應》中的“⺮”部分,古代是使用“羽”字部分。其他部分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符應》的例句

1. 他們的觀點相符應,可以合作完成這個項目。

2. 這個結果與我們的預期完全符應。

《符應》的組詞

1. 符應無誤:意思是符合的沒有錯誤。

2. 符應程度:表示事物相符程度的程度。

3. 符應要求:指符合特定要求的條件。

《符應》的近義詞

1. 符合:表示兩者之間互相相同、一緻。

2. 一緻:意思是事物的狀态或意見相同、不發生沖突。

3. 合拍:指事物相互配合默契,協調一緻。

《符應》的反義詞

1. 不符:指事物之間不一緻、不相符。

2. 不合:表示事物之間缺乏一緻性、不和諧。

3. 沖突:意思是事物之間發生抵觸、矛盾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