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亚人的意思、巴布亚人的详细解释
巴布亚人的解释
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民族。约445万人(1983年)。通用英语。崇拜图腾和祖先,少数信*********新教。流行斑痕文身。一般从事农业,山区的兼营采集、狩猎,沿海的从事渔业。
词语分解
- 巴的解释 巴 ā 粘结着的东西:泥巴。锅巴。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饭巴锅了。巴结别人。 贴近: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盼,期望:巴望。 张开:巴着眼睛。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
- 人的解释 人 é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巴布亚人(Papuan peoples)是语言学及人类学上对分布于大洋洲新几内亚岛及周边岛屿的原住民族群体的统称。其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语言归属及地理分布上,具体释义如下:
一、词源与地理分布
“巴布亚”一词源于马来语“papuah”,意为“卷发”,早期欧洲航海者用以描述新几内亚岛居民的发型特征。巴布亚人主要分布于:
- 新几内亚岛(包括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省、西巴布亚省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境);
- 邻近岛屿如所罗门群岛东部、托雷斯海峡群岛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部分地区 。
二、语言特征
巴布亚人的核心定义基于语言分类:
- 非南岛语系语言:使用巴布亚诸语言(Papuan languages),包含数十个独立语系及孤立语言,如跨新几内亚语系(Trans–New Guinea languages);
- 语言多样性:现存约800种巴布亚语言,占全球语言种类约12%,语法结构复杂,多采用黏着语或作格系统 。
三、文化与社会特征
- 生计方式
传统以刀耕火种农业为主,种植芋头、薯蓣、香蕉等作物,辅以狩猎采集及渔猎。高地族群发展出集约化农耕系统(如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地花园式耕作) 。
- 社会组织
多属父系氏族社会,以部落为基本单位,部分族群存在“大人物”政治制度(Big man system),通过馈赠宴席积累声望。
- 宗教与艺术
保留泛灵信仰与祖先崇拜,仪式活动常伴随木雕面具、独木舟雕刻及树皮画等艺术形式。阿斯马特族的盾牌雕刻、塞皮克河流域的仪式建筑为其代表 。
参考资料来源
- 《世界民族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
- 《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
- 《大洋洲原住民文化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 大英百科全书在线版“巴布亚人”词条(需订阅访问)
网络扩展解释
巴布亚人是太平洋西部新几内亚岛及附近岛屿的土著民族,其名称源自马来语“巴布瓦”(Papuwa),意为“卷发人”。以下是关于该民族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分布
巴布亚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省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总人口约445万(1983年统计)。他们属于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具有肤色暗褐、卷发、颌部突出等特征,部分山区居民因蛋白质缺乏症身材较矮。
二、文化与信仰
- 语言多样性:使用700多种语言和方言,自成语系,部分通用英语和皮金语。
- 原始信仰:崇拜祖先、图腾,迷信精灵和巫术,少数改信基督教。
- 独特习俗:流行斑痕文身,传统服饰以草裙、珠母贝、野猪獠牙等为饰,极乐鸟头饰象征地位。
三、历史与经济
- 殖民与独立:19世纪受荷、德、英、澳殖民统治,1975年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
- 生计方式:传统以刀耕火种农业为主,辅以采集、狩猎和渔业;现代部分人进入城市从事工矿业。
四、社会形态
- 部落文化保留完整,如丹尼族的草屋、阿斯马特族的木雕艺术、科罗威族的树居生活方式。
- 历史上曾有食人习俗,现已消失,但部分偏远部落仍保持原始生活状态。
五、其他含义
在汉语语境中,“巴布亚人”有时被用作成语,形容外貌原始或举止粗野的人,但此用法带有刻板印象。
巴布亚人是一个文化多元且历史悠久的民族群体,其语言、信仰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早期形态。若需了解更多部落细节或当代发展,可参考相关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郁暗香薄媚惫色编伍车葥筹室粗壮打拦导火线盗军等式低温底账东朔斗朋哆噅凡缘風衣感恩怀德革故革辂圪台鼓謲虹栋皇轩回跋回絶豗溃奸便监丧建元嫁娶可愧苦心孤诣老面皮良夫吏材林草鑪火旅榇漫味内贸排教朴心浅滩指示浮标起粟颀秀羣方上弟尚飨擅兴山阴夜雪食生不化霜影天人之分鲦鰤投宿鲜薄小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