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面做的祭品。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祭》:“ 玄宗 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衢设祭,张施帷幙,有假花、假果、粉人、麪粻之属。”
“麪粻”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由“麪”和“粻”两个字组成:
麪(miàn)
同“麵”(简体为“面”),指麦类磨成的粉,也泛指面粉制品,如面条、面食等。例如《说文解字》中解释:“麪,麦末也。”
粻(zhāng)
本义指粮食、干粮,如《说文解字》中提到:“粻,食米也。”在古代文献中多指行军或旅行时携带的谷物类食物。
组合释义
“麪粻”字面可理解为“面粉制成的干粮”,可能指古代一种便于保存、携带的面食(如饼、馍等)。但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且未见于常见古籍或词典,可能属于特定方言或历史文献中的生僻组合。
建议
若您是在文献中遇到此词,可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若为方言或自造词,需提供更多语境以便精准解释。
《麪粻》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指代面粉或面食。这个词可以用作名词或动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麪粻》的部首是麥(麦)字旁,表示与麦相关的字。它的总笔画数是24画。
《麪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表示人们对面粉和面食的称呼。在繁体字中,麪用「麵」表示,粻用「糲」表示。
在古代,《麪粻》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具体的写法可能因时代和地域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1. 我喜欢用《麪粻》制作面食。
2. 他们在厨房里忙着搅拌《麪粻》。
3. 《麪粻》是我最喜欢的食材之一。
麪食、粻糟、面粉、粻粉、糲米、糲食等。
近义词:面食、面粮、面类、粉食。
反义词:肉食、米食、饭食、草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