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师役的意思、师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师役的解释

谓军队从事大规模劳作。《周礼·地官·司市》:“凡会同师役,市司帅贾师而从,治其市政。” 孙诒让 正义:“师役,谓军旅起徒役也。”《管子·幼官》:“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师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军队参与大规模劳作,通常与军事行动或国家工程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师”指军队,“役”指劳役或征调。组合后表示军队被征调从事非战斗性的大规模劳作,例如修建工事、运输物资等。这一概念在先秦文献中较为常见,体现了古代“兵农合一”的社会特点。

  2.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市》:“凡会同师役,市司帅贾师而从,治其市政。”此处指军队参与国家集会或工程时,市场官员需随行管理。另《管子·幼官》提到“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强调军事劳役需有君主授权。

  3. 背景延伸

    • 古代军队除作战外,常承担治水、筑城等任务,如《左传》中“楚子为舟师以伐吴”即包含军事与工程双重性质。
    • 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注释:“师役,谓军旅起徒役也”,说明其本质是军事化征调民力。
  4. 字义分解

    • 师:军队编制单位(如《周礼》五师为军),引申为军队。
    • 役:原指戍边,后泛指强制性劳作(如兵役、徭役)。

此词现多用于古籍研究领域,现代汉语中已鲜见使用。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周礼》注疏或先秦兵家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师役的意思

师役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包括“师”和“役”两个汉字,它的意思是指担任教师或受教者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在《康熙字典》中,师役的部首分别是“帀”和“彳”,其中“帀”是由“巾”和“又”组成的部首,而“彳”是由“彳”自行组成的部首。而在笔画方面,“师”字共有两笔,“役”字共有五笔。

来源

师役这个词语最初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但它常用于描述古代的教育制度和师生关系。在古代中国,教育非常重要,有专门的师生制度,师德也是受人尊敬的。因此,“师役”一词可能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

繁体

师役的繁体字是「師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师役的写法和现代有些许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师字的写法是「㐬」,而役字的写法是「役」。

例句

1. 作为一名师役,我愿意用我所学的知识去教导学生。

2. 学生们应该尊重老师,感恩他们的师役之恩。

组词

师长、师德、师范、役务、役使

近义词

教员、导师、教育工作者、学者

反义词

学生、受教者

别人正在浏览...

按堵白日升天白皙班鱼悲切笨牛标缸避兵不结盟国家苍昊尝食赤人穿凿楚珪荡坠盗边废柴忿发逢场作乐工于嗐头黑铅盍如洪隧回肠百转甲夜决死队隽俗坎男刳兽食胎来电老头皮粱肉两唐黎明门族嫫姑秾丽配种坡老千古计签筒樵炭庆命齐暾果遒拔屈艳班香蜃女石挥霜候死不瞑目讨议调嘴学舌停辍涂歌王姬哓论箫铙歌逍遥物外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