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韩非子·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陈奇猷 集释:“司南其制盖如今罗盘针,故可以正朝夕也。朝夕犹言东西,日朝出自东,夕入於西,故以朝夕为东西也。”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越裳 氏重译来贡……使者迷其归路, 周公 锡以文锦二疋,軿车五乘,皆为司南之制。” 严复 《救亡决论》:“远之蚕桑、司南,近之若书槧、火药,利民前用,不可究言。”
(2).比喻行事的准则;正确的指导。《鬼谷子·谋篇》:“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唐 李商隐 《<会昌一品集>序》:“为九流之华盖,作百度之司南。” 宋 陆游 《十月二十四子夜梦中送庐山道人归山》诗:“夙士极知成殿后,吾曹所赖作司南。”
(3).司南车的省称。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使大夫宴将送至国而还,亦乘司南而背其所指,亦朞年而还至。”《晋书·舆服志》:“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
(4).犹司晨。 唐 杜甫 《鸡》诗:“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杨伦 笺注:“ 夔州 在南,鸡司昏晓,今失其司晨之职,故曰 巫峡 漏司南。”参见“ 司晨 ”。
司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语,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阐释:
本义:古代指南器具 指中国古代利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指示方向的工具,是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其外形通常像一把勺子(“杓”),底部圆滑,放置在光滑的、刻有方位(如八方、二十四向)的“地盘”中央,其勺柄(“柢”)在静止时会指向南方。这一发明体现了古人对磁石天然指向性的认识和利用,是后世指南针的雏形。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引申义:准则、依据或指导者 由于司南能准确指示方向,避免迷途,故其意义被抽象化、象征化。在语言运用中,“司南”常被用来比喻:
文化象征:方向与智慧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司南”超越了其物理功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辨: 在现代汉语中,“司南”的本义(指南工具)已基本被“指南针”取代,但其引申义(准则、指导)和文化象征意义仍在使用,尤其在书面语和文学性表达中,用以表达权威性、指导性或方向性的内涵。
“司南”一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综合了历史、文化和语言角度的解释:
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的磁性仪器,由天然磁铁矿石制成杓形,放置于刻有方位的光滑盘上,利用磁铁指南特性指示方向。其特点包括:
知识延伸:司南的磁杓与地盘构成完整方位系统,其物理原理可表示为: $$ F = q(vec{v} times vec{B}) $$ 其中$vec{B}$为地磁场,磁杓因铁磁性物质受磁场力矩作用定向排列,最终实现指南功能。这一发明比欧洲同类仪器早约千年。
騃冶挨倚拔和边隅逼僦璸斒兵体不加畅遂大过代田胆小鬼大庾岭乏人非次分崩离析高慢公畦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孤辔孤照哈密瓜黄设设幻梦挥忽绛矾讲师旌直矜眩肌肉玉雪咎征利缰名锁林霏邻近临眺柳腰乱岁日鲁连矢闾阎安堵纳马凝停企慕轻傜薄赋驱屏染坊骚文筛汰始冠视孔双钩死亦瞑目算得碎器素誉袜带晚兴兀奡寤想悟主宪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