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律的意思、成律的详细解释
成律的解释
(1).犹成例。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红颜薄命有成律,不怕闺人生四翼。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
(2).符合格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所填之词,凡有不成律者,他人执而讯之,则曰:‘我用《南西厢》某折作对子,如何得错?’”
词语分解
- 成的解释 成 é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变为:长成。变成。
- 律的解释 律 ǜ 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约束:律己。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
网络扩展解释
“成律”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
成例(既定的惯例或先例)
指长期形成的规则或惯例,常用于描述社会或文学创作中的固定模式。例如清代李渔在戏剧《奈何天·崖略》中提到“红颜薄命有成律”,此处强调命运规律的不可违抗性。
-
符合格律(文学音律的规范性)
多用于诗词、戏曲领域,指作品符合既定的音韵或格式要求。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中提到填词需“成律”,即遵循音律规则。
二、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解释将其扩展为“个人成长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即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道德规范或习惯,例如“成”表示发展,“律”表示准则。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较少见,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延伸。
三、使用示例
- 成例:
“红颜薄命有成律,不怕闺人生四翼。”(李渔《奈何天·崖略》)
- 格律:
“所填之词,凡有不成律者……如何得错?”(李渔《闲情偶寄》)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闲情偶寄》《奈何天》等古籍原文,或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成律(chéng lǜ)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拆分它的部首和笔画,'成'的部首是 '戈',有4个笔画;'律'的部首是 '彳',有9个笔画。
成律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尚书》、《礼记》等古代经典文献中。成律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相似。它的繁体字形是「成律」,与简体字形基本一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书写规范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是,成律这个词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也和现代写法相似。
以下是对成律这个词的一些例句:
1. 他遵守着公司的成律,从不迟到早退。
2. 纪律是成为一名优秀士兵的基本成律之一。
3. 在学习过程中,坚持规定的学习成律才能取得好成绩。
除了成律这个词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词语和近义词。例如「遵循」、「守则」等词可以用来表达相似的意思。
至于反义词方面,可以使用诸如「违反」、「不遵守」等词语来表达与成律相反的意思。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到你!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棒棒糖包封蚌埠别试逋亩齿鞋匠船缆樗村雏鸽吹簸出入格次绪黨人碑丹蛇都尉发家防秋干物观察家桧烟黄雀衔环肩靡骄虏家信讦控矍铄翁鞠壤枯根龙雏溟洲抹阶那移馁才内用殴斗盘根错节佩章平月仆役铅桶切用劝率诎节散帙世伯使不的瘦骨梭棱衰羸束发小生剃发令桐人万变不离其宗卫生带慰释无可争辩响彻云表掀涌小便校射稀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