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成律的意思、成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成律的解释

(1).犹成例。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红颜薄命有成律,不怕闺人生四翼。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

(2).符合格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所填之词,凡有不成律者,他人执而讯之,则曰:‘我用《南西厢》某折作对子,如何得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成律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核心义项,均体现其古典用法及规范性内涵:


一、形成固定的规律或模式

指事物发展趋于稳定,形成可遵循的规律性状态。

例证: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费,杼轴献功,焕然乃珍。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结虑司契,垂帷制胜。”(《文心雕龙·神思》)

此段强调创作需遵循内在规律(“成律”),方能化平凡为精妙。

来源:汉典(zdic.net)


二、成为典范的法律或规则

特指法律条文经系统化整理后具备权威性与普适性。

例证:

  1. 《汉书·刑法志》载:“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萧何整合秦律制定《九章律》,标志汉代法律体系“成律”之始。

    来源:国学大师网(guoxuedashi.com)

  2. 《宋史·刑法志》称:“宋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终宋之世,所用者《刑统》而已。”

    宋代以《宋刑统》为“成律”典范,承袭唐律并系统化修订。

    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


“成律”兼具动态形成规律(哲学/文学范畴)与静态确立法典(法律范畴)双重内涵,其核心均指向规范化、系统化的成熟范式。古典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制度、艺术或自然法则的完善过程与结果。

网络扩展解释

“成律”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成例(既定的惯例或先例)
    指长期形成的规则或惯例,常用于描述社会或文学创作中的固定模式。例如清代李渔在戏剧《奈何天·崖略》中提到“红颜薄命有成律”,此处强调命运规律的不可违抗性。

  2. 符合格律(文学音律的规范性)
    多用于诗词、戏曲领域,指作品符合既定的音韵或格式要求。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中提到填词需“成律”,即遵循音律规则。


二、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解释将其扩展为“个人成长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即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道德规范或习惯,例如“成”表示发展,“律”表示准则。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较少见,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延伸。


三、使用示例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闲情偶寄》《奈何天》等古籍原文,或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摆班八节阪田避去不情草稿操奇计赢醋心打讲彫顇地碓东蒐风尘表物脯腊负乡拂翟葛子公取遘罹韩棱之剑惠蛄惠济挥逊护军匠画见志击打极口九阳课椅狂虐魁封垒球连抃猎头柳条陋污骡军律院魔女谋听计行摹字慕道葡桃遒谨让长睿化三杰绍兴市厮够私援松明松帐挑牙同藏土偶人驒騱维檝纤缟衔恤